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重庆:最大的民窑遗址涂山窑又有新发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1-06


新华网重庆11月6日电(记者张琴)重庆地区最大的民窑遗址系列涂山窑10月下旬又发现了一处新的窑址——鸡冠石慈母山窑址,这使得这一沿长江南岸山地分布的长达十几公里的涂山窑系列窑址增加至16处。这是记者近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获悉的最新消息。

鸡冠石慈母山窑址位于重庆南岸区鸡冠石镇岩口村生基坪队天主教慈母教堂旁。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试探性发掘,考古专家在3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大口碗、小口碗、深腹碗、圈足盘、细颈瓶、深腹罐、盏、垫托、垫饼和烧制瓷器的工具如匣钵等80余件器物。负责此项考古的湖南澧县博物馆专家封剑平介绍,慈母山窑址的窑炉外形为馒头形状,时期是南宋晚期,从器物类型、釉色材料、窑变纹的形状可以判断属于涂山窑系列,而且慈母山上就有大量煤矿矿藏和适合瓷器烧制的陶土,即具备了涂山窑其他窑址同样具备的燃料和原材料丰富以及临江水路运输方便的特点。

慈母山窑址将在明年初进行进一步发掘,以获取更多的涂山窑研究依据。封剑平说,这里的发掘成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层面的风俗习惯,而且为建立涂山窑的建窑体系和补充宋代涂山窑的发展历史奠定了更坚实的研究基础。

涂山窑为北宋中晚期至元朝初期的地方性窑口,主要出土文物为民间的陶瓷生活日用品和烧制用具等。涂山窑位于重庆长江南岸华蓥山余脉、涂山之间的宽谷地带,长达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沿江分布着酱园、锯木湾、小湾、桃子林、王庄、涂山湖、庙子岗等16处瓷窑遗址。从2003年开始,重庆市考古所开始对当中的一些重点区域进行发掘。其中4月进行发掘的酱园窑址和5月发掘的小湾窑址获得较大发现,酱园窑址在700多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17座窑炉,密度之大非常罕见,还出土瓷器、窑具等遗物数万件。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考古队副队长林必忠说,涂山窑的创建、发展、兴盛和衰落的历史脉络,为研究北宋中晚期至元朝初期的制瓷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风俗习惯提供了极其丰富、不可多得的实物和历史资料。通过初步发掘研究,证明涂山窑已经具备了陶瓷工业生产的必备基本条件:一是丰富的煤炭、高岭土资源解决了燃料和原材料问题,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二是由于这一代为当时的定居点和聚散地,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三是紧邻川黔古道和长江水道为瓷器的运输和销售提供了交通便利;四是北宋末年北方地区的战乱使得大批工匠南下,带来了先进的制造工艺;五是北宋末年“斗茶”之风盛行,黑色瓷器深受欢迎,致使以生产黑釉瓷器为主的涂山窑快速发展并达到鼎盛时期。

目前涂山窑陆续发掘的几个窑址已经结束了原野发掘阶段,正在进行进一步清理和考古研究工作。(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