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美术评论家在南京召开研讨会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1-04


昨天,首届傅抱石奖·南京水墨画传媒三年展召开高层论坛,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台湾等数十位国内知名美术评论家就多元时代中国画如何发展、多元与主流、多元与民族性等艺术界敏感热门话题进行研讨。

  多元时代应有多元标准

  “多元时代就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眼光去衡量中国水墨画。”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刘骁纯、水天中、四川大学的林木、江苏省国画院的赵绪成等都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说,过去中国画讲究笔墨至上,但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审美观都共存于一个空间,不能再简单地用一元标准约束中国画的发展。否则的话,无异于一种文化暴力,排除了中国画自由发展的活力,中国画的生存能力将越来越弱,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将显得力不从心,更不要谈走向世界了。

  绘画不能被消费潮流牵着鼻子走

  上海美术馆的尚辉,则针对当前多元化创作中出现的倾向表现出一种担忧:现在乡土题材在减少,都市题材在增加,人文关怀的东西在增多,拓宽了中国画的边界内涵,但现在的中国画动不动就讲视觉冲击力,这是一种文化娱乐化的表现。我认为不能将视觉冲击力作为评判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传统中国画讲究格调、讲究淡雅的经典还是要坚守,绘画不能被消费潮流牵着鼻子走。

  中国画要走本土现代化之路

  来自台湾的刘国松说:面对多元化时代,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国画肯定要改革,但不能简单把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拿来,而要走本土现代化之路。我们为什么不能搞自己的“后文人画”呢?西方有学者认为:21世纪是中国文化认同时代,因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拯救西方文化的良药。这给中国画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中国文化的磁场效应也将增强。画家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担当起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责任。




来源:中新社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