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敦煌后院首次开放 莫高窟"扩员"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0-29

3座特窟首次亮相
敦煌研究院通过电视画面首次向世人打开三座特窟,即编号为57号、45号和285号特窟。所谓特窟,是因为它们从不对外开放,平时只有少量研究人员才能进入。57号特窟开凿于初唐时期,内有敦煌石窟中最美的观音菩萨和飞天;而建于盛唐时期的45号特窟内,彩塑形如真人,里面的人物涉及阿难、迦叶两大弟子;极少开放的285号特窟建于西魏时期,为东阳王元荣所建,这座石窟内集中了印度、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

此外,在北区出土的诸多遗物中,首屈一指的要数回鹘文、藏文、梵文、婆罗迷文、回鹘蒙文、八思巴文、叙利亚文等多种民族文字的珍贵文献,它们的发现尽管与上世纪初藏经洞“宝藏”不可同日而语,但其珍贵价值也让学术界吃惊不小。如汉文《排字韵五》文书是失传已久的佚书,西夏文《碎金》、《地藏菩萨本愿经》、《番汉合时掌中珠》残页都是国内甚至世界上现存的孤本,另外发现的回鹘蒙文、八思巴文、叙利亚文文书还是敦煌地区首次发现。

除文字资料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波斯银币、西夏钱币等,这些都是敦煌地区首次通过科学考古发现的珍贵文物。北区还出土了一批铜器、木器、铁器、陶器和棉麻毛丝织品等。

首次展示僧人生老病死

对于北区的性质,彭金章说,通过数年的发掘和研究,发现了禅窟、僧房窟、瘗窟、廪窟和礼佛窟等洞窟。这证明,北区洞窟的性质是多样的,有供僧人修禅、供僧人日常起居、瘗埋僧人骨灰和遗骨、用于储藏物品、供僧人举行佛事等多个用途。

北区石窟中,25座瘗(yì)窟(在其他地方普遍存在)在敦煌莫高窟是首次发现,其作用和功能主要是埋葬死亡的小和尚。

据彭金章研究员介绍,过去处理和尚尸体的方式大致有3种:一种是火葬,一种是土葬,另外一种是佛教未记载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二次葬,即死后埋葬于其他地方,过一段时间后再迁移骨灰或尸骨到别处的埋葬方式。

此外,“敦煌莫高窟有可能还有第二处藏经洞。”敦煌研究所一位人士透露。

■相关链接
暂时关闭只为加固维修

“全国的观众想要了解敦煌北区从未对外开放的洞窟,只有两个小时。”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纪新民说,针对这次央视镜头直播北区未开放的十个洞窟,已是一次破例,而且只此一次。

从本月28日起,历时约一年的莫高窟北区加固工程将拉开帷幕,这是历史上首次对莫高窟北区实施大规模加固维修。

而不开放的理由是:怕敦煌得“病”。“莫高窟实在太脆弱了!”纪新民一声感叹。今年7月,敦煌研究院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近年来,莫高窟外部的北区洞窟及所在崖体崩塌严重,主因竟是久旱的甘肃地区渴求的生命之源——水。(本报7月29日《洪水威胁莫高窟安危》曾做过报道)

经历了1000多年的岁月后,敦煌壁画开始出现颜料层龟裂、起甲、霉变、脱落等问题,每个洞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虽然敦煌研究院长久以来一直在进行壁画保护工作,但直到1998年之前,壁画的病根一直没有找到。

因此,出于保护考虑,莫高窟大部分的洞窟只对专家、研究人员开放,不对外开放。

25公里“画廊”

敦煌壁画最早绘制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莫高窟有前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元代等十个朝代的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假如把窟内所有壁画连接起来,可组成一条长达25公里的巨大画廊,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85窟是莫高洞窟所有壁画病患的集大成者,莫高窟壁画出现的所有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空鼓、起甲、疱疹、酥碱、霉变被学界称为莫高窟壁画之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