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文物普查新发现 清代广州当铺多过米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0-26


目前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进入总结阶段,新发现让人兴奋,其中再发现10个以上当铺建筑,一些还保存得相当完整。

  平和大押为已知最大当铺

  白云区的平和大押,建于民国初年,是广州目前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当铺建筑。它由当楼、铺面和庭院三部分组成。从建筑规模和现存情况上看,可与澳门的德成大押相媲美(澳门的德成大押,现在是澳门典当业博物馆)。

  当铺建筑一般由当楼和铺面两部分组成,当楼用于储存货物,铺面用于经营生意。平和大押当楼虽然经历了近百年沧桑,建筑仍未受到损害。它高约20米,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5米,墙厚50厘米,顶部为四坡屋顶。建筑外观雄伟壮观。它的顶层墙边放置了许多不规则的花岗岩石块,主要用于防御功能。跟其他当楼建筑一样,它的墙身同样是布满了窗眼。平和大押顶层四个角的位置,均设有外凸的了望口,便于观察四周情况。了望口高约1.70米,其宽度和深度刚好能容纳一个人。这是目前发现唯一有独特角位了望口的当楼建筑。

  平和大押当楼与铺面之间距离约三米,与其他当铺不同的是,它的楼与铺之间以吊桥相连,最大限度地为当楼货物提供安全保证,这也是平和大押的安全防御措施之一。可惜的是,当年的吊桥已经被拆改。

  平和大押的铺面内两侧,各有一个木阁楼。阁楼上有精致的彩色花鸟窗扇。阁楼上的木栏板,上面刻有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交往的故事,以及乐仁至善的四字箴言,寓意人与人的交往要以诚信相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铺主人的为商为人之道。平和大押西侧有一小院子,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附有庭院的当铺建筑。平和大押建筑西侧约30米开外,还保留了当年墟镇的传统商业建筑群。这个历史风貌环境,对平和大押当铺建筑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这些商业建筑多为两层的骑楼式建筑,中西建筑元素兼而有之,体现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迪吉、利民两当铺占得旺地

  位于荔湾区梯云东路与珠玑路的交接处西侧,有两幢建筑南北遥相对应——南面是迪吉大押,北面是利民当铺。“利民当铺”名称来源于当地一位曾在该当铺当物的老人的口头回忆,根据荔湾区报送的材料,该当铺也称为“迪吉大押”。当楼前面的三层建筑是迪吉大押的铺面建筑,专家和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铺面建筑与平和大押的铺面建筑有所不同,它明显地带有西式的建筑装饰意味。迪吉大押铺面建筑上的招牌字样,可以清楚地看见“迪吉大押”几个大字。利民当铺当楼前的铺面建筑也是三层,同样带有西式建筑意味。迪吉大押和利民当铺所在地的梯云东路是传统商业建筑群。在这些建筑群里,我们还发现了许多传统的商业建筑老号。如酱园建筑、钱庄等。根据当地居民的介绍,这里原有各种各样的商铺,米铺、药铺、金铺、银铺等等,商业活动非常活跃。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今天,这里的商铺大多经营冰鲜冷冻食品。梯云东路部分传统商业建筑仍保留了当年的风貌。“当铺多过米铺”一点不假。

  除此之外,这次发现的多家当铺遍布广州多个地方。昌兴大押位于龙津西路,建筑风格西化。光复中善俗里发现的当铺保存情况较好。宝庆新中约的宝德大押,当楼高约20米,内分7层,结构仍然坚固。文昌南当铺也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新发现的增城二龙当铺,其建筑布局与上面介绍的当铺建筑有所不同。它的当楼立于铺面建筑的中部,与外界相隔。当铺屋顶已经坍塌。二龙当铺西面的传统商业街,距离二龙当铺不到100米。传统商业街的建筑全为两层的砖木结构的骑楼建筑。全街长约100米,呈东西走向。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清代广州典当业盛行,多达400余家,有“当铺多过米铺”之称。民国以后,由于近代银行的出现,典当业逐步衰退。这次文物普查共发现10来处当铺建筑,加上以前发现的当铺,当铺建筑在广州可谓遍地皆是,是广州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

来自:羊城晚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