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拍卖会推动陶艺品升值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0-22

2004年陶艺节召开期间,全国传统陶艺(瓷艺)创新大赛参赛作品将参办加京桂拍卖公司承办的拍卖会,拍卖的所有作品将接受市场这块试金石的检验。记者为此采访了该拍卖会的主要筹办负责人,京桂拍卖公司的艺术顾问叶钊先生。
  
  “这是京桂拍卖公司第五次举办陶艺品拍卖会了”,谈到拍卖会,叶钊介绍说。原来叶钊先生正是倡议在佛山举办陶艺品拍卖的第一人,早在2000年举办的一次拍卖活动中,京桂公司就接受叶钊的建议,首次尝试在本地拍卖会上引入陶艺品,从那以后京桂公司连续四年分批举办了多次陶艺品专题拍卖会。

  拍卖会推动陶艺品升值
  
  京桂作为佛山地区唯一一家有资质举办此类拍卖会的拍卖公司,坚持举办每年一次以上的陶艺品拍卖会,目的是回报社会,为了将佛山本土最有特色的陶瓷工艺品推向高端市场,直接推动陶艺品的升值,并为提高陶艺师的知名度提供了市场空间,最终对佛山陶艺产业起到促进作用。
  
  事实证明,几年过去,叶钊和京桂公司的这种初衷已得到了初步的实现。目前,省级陶艺大师的作品在市场的估价已从早几年的不到1万元上升到当前的1.5万元左右,国家级大师刘泽棉创作的新作——“邓丽君”塑像,更拍出了25万元的高价。
  
  担任京桂公司艺术顾问的叶钊同时还是佛山工艺美术家创作院的院长,他在陶艺鉴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陶艺品评估鉴定的专家,负责组织评定参加每次拍卖会的陶艺品。因此,在对陶艺品的市场估价方面累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判断陶艺品的市场价值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分别是陶艺师的名气大小,作品创作的时间早晚,陶艺品精美程度及艺术内涵,陶艺品的保存状态好与坏。目前在拍卖会上亮相的仍以有职称的陶艺师的作品为主,这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拍卖品的质量。

  陶艺产业不宜强求做大做强
  
  在谈到佛山陶艺产业发展时,叶钊有其独特见解。
  
  他认为陶艺业首先是一种手工业,陶艺品讲究的是陶艺技术的水平及艺术价值的高低,适宜个体手工作业,这样才会出精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对那些笼统地号称要把陶艺产业做大做强的观点不能苟同,盲目地追求陶艺品的生产数量,会导致富有艺术内涵的陶艺原作越来越少,在追求规模效益的同时丧失了艺术价值,这样做得不偿失。做大做强的提法较适合那些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同时艺术性要求不高的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应该还是走用心做陶,精工细作的手工创作为主的生产模式。

  创新还是传统,市场说了算
  
  至于陶艺创新,叶钊认为创新与否,创新尺度如何,传统陶艺的去与留,关键还是要看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已进入个性化消费时代,陶艺品购买者或爱好者的需求层面呈现多样化,传统陶艺的钟馗“驱邪除恶”,深受民众喜欢,同类的仙家道佛仍有很大很深的市场基础,而现代陶艺的题材新颖创意,与现代家居的西式新潮装修较为相称。所以无论传统或现代,无论何种形式,只要市场需要,其存在就有价值。陶艺创新应是一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创新,追求创新不等于丢弃传统,矫枉过正恰恰就是另一种极端,所以叶钊认为陶艺产业发展适宜百花齐放。(世艺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