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古代“冰箱”原来很精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0-08



曾侯乙编钟(复制品)在开幕式上一亮相便引起一片惊叹声。记者 周涛/摄



“雪绒花,雪绒花……”,优美异常的乐声从省博物馆不断飘出,谁也想不到,如此悠扬的曲子竟是由古老乐器“曾侯乙墓编钟”(复制品)演奏出来的。29日,“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与“荆楚辉煌———湖北省楚文物精品展”省博同时“盛装登场”,“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击鼓说唱俑等前所未见珍贵文物纷纷“亮相”,给广州市民带来别样惊喜。

  据了解,“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展出282件套文物,包括了青铜、陶瓷、玉器、服饰、雕刻等文物精品,其中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180件套,湖北省楚文物精品展102件套,汇集了湖北省及泛珠三角区域11个省区共24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规模之大,文物精品之多,涉及区域之广在广东省前所未见。

  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称,地方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是该展的最大特点,其中很多珍贵文物是广州市民前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的宝物,大有看头。

  参展珍品

  复制编钟:全国只有四套

  随州博物馆曾侯乙编钟(复制品)在开幕式上甫一亮相便引起了一片惊叹声,演出的编钟虽然不是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出土的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编钟原物,但由于复制需要远高于仿制的相当严格的工艺,所以全国只有四套复制品,本次演出的就是其中一套。尽管是古老乐器,该编钟却能在古乐队的合奏下,演奏出众多中外古曲,如根据唐代琴曲、唐曲改编的《竹诗词》、《春江花月夜》、《枫桥夜泊》;外国现代曲类《雪绒花》、《地久天长》;民歌《茉莉花》等。此外,也能独奏《东方红》、《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东汉说唱俑:手舞足蹈手法夸张

  记者在现场看到,鼎鼎有名的东汉说唱俑将一个眉开眼笑的击鼓说唱老人展现在人们面前。老人席地而坐,头戴软小冠,并以长巾围绕一匝,前额上打一花结。上身光赤,下身着长裤,赤脚,额前布满皱纹,眯缝双眼,显得活泼诙谐憨厚。说唱之时,左臂抱一扁鼓,右手握着鼓椎高高扬起,翘起右脚,俨然一位神采飞扬的说书人。表演逐渐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这件作品既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又采用了极其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创造出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越王勾践剑:30年藏而不展

  越王勾践剑保存完好,剑长55.7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刃仍很锋利。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剑柄、剑格乌黑,剑格两面铸有花纹,分别嵌有蓝色玻璃与绿松石。

  据悉,该剑出土之后,仅于1965年底及“文革”初期,在湖北有过短期展出;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的30多年间,该剑在国内一直是“藏而不展”的。直到1999年4月,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前夕,越王勾践剑先是运抵北京作短期展出;1999年国庆节后运回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

  古代“冰箱”:夏放冰块冬盛热水

  设计奇巧,铸造精工的鉴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箱”。鉴缶由盛酒器尊缶与鉴组成,共两套,出土时保存完整。方尊缶置于方鉴正中,方鉴有镂孔花纹的盖,盖中间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颈部。鉴的底部设有活动机关,牢牢地固定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应是夏天盛放冰块、冬天盛放热水之用。(信息时报记者成小珍、通讯员王小迎)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