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西安两大古代建筑成功“复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9-23

唐朝皇帝祭天的天坛什么样?汉朝皇帝的后妃们的住处如何?经过文物保护和古建施工人员两年多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唐长安城的天坛和汉长安城的桂宫二号宫殿遗址得以复原性保护,并于22日下午与"油饰一新"的明代钟楼一起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为进行复原性保护和展示古代建筑遗址提供了成功范例。

  据记载,天坛古叫圜丘,又名圆丘,是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重要礼仪建筑。位于唐长安城郭城外的天坛在今陕西师范大学南侧,唐代21位皇帝除顺宗、哀宗外均在此处进行过祭天活动,使用达三百年后废弃于唐末。1999年,中国社科院唐城工作队对其进行了发掘,揭露出残存的台壁,摸清了唐代圜丘的基本形制。鉴于其重要价值,西安市文物局决定在原基础之上以加高覆盖的方式恢复其原貌。

  记者跟专家组一行观看了已恢复唐时形制的天坛。天坛的坛身呈白灰色,用三合土夯筑而成,为四层递减圆坛。西安市古代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介绍,呈十二辰均匀分布于圆坛有十二个陛阶,其中正南方向的午陛(即南阶)比其余十一阶都宽,是专为皇帝登坛的阶道。为了方便游人参观和减少对天坛的破坏,专门增建了直达天坛顶部的木质栈道,并在坛身周围加建了参观道,这也使坛基直径由原来的54米扩大为60多米,总高近8米。

  与唐代天坛的复原方式不同,汉长安城桂宫二号宫殿遗址的复原采用的是覆土式的原地展示。工作人员首先对遗址本身进行保护,然后在遗址之上覆盖约1.5米的三合土,以完整地对其发掘时的真实情况进行复原展示。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宋新潮说,与外国的石质遗址不同,我国的土遗址保护一直是一大难题。“这种保护方式可能是中国保护土遗址的一个方向。它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对遗址进行永久性保护,二是要进行有效展示。因为有水冲、湿度与温度变化等方面的诸多因素,还要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和科学检测,以总结经验探索更有效的保护方法。”

  此外,针对明代钟楼的油漆彩画脱落和漏雨等维修保护性工程也于日前完工,并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三大文物点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社)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