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再谈官窑认定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8-12
  读了贵报今年3月18日第9版云阳《官窑且慢认定》一文,本人倒有不同看法。官窑就是官窑,为什么要且慢认定?

云阳先生说得很明白,官窑就是官办的窑。那么,在官窑中烧造出来的瓷器,就是官窑器了。在明清两代称官窑为御窑,御窑所烧造出来的瓷器叫御器,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官窑器。

用土烧造出来的光洁实用的瓷器,在我国唐宋时期就受到外国人的追捧。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国的第二年(洪武二年),就在景德镇设置陶厂(洪武三十五年改为御器厂)烧造官窑瓷器,除了自用外,均拿来出口。

《明史》卷329页就有这样的记载:“洪武七年,一次就赐赠琉球瓷器10万件;洪武十六年曾赠与占城、暹罗、真腊瓷器各19000件。”这是一种情况,另一方面,朱元璋倡导节俭,提出要大家少用贵重金属制造器皿,多用瓷器。如《大明会典》卷62页记载:“洪武二十六年,政府曾规定凡六品与九品的官吏和百姓,除酒壶、酒盏可用银、锡金属制品外,其余日用器皿只能用瓷、漆、木器。”

我想,百姓所用瓷器可以由民窑供给,而官府所用瓷器得要由当时的官窑来供应了,所以在洪武年间,景德镇就有官窑20座。从永乐到宣德,官窑猛增到58座,这为郑和七次下西洋提供了出口所需的大量官窑瓷器,郑和的船队开到哪个国家,官窑瓷器就成了那个国家人民的抢手货。

此外,官窑瓷器还大量用于祭祀。《明宣宗实录》记载:“宣德元年九月巳酉,命行在工部江西饶州府造奉先殿太宗皇帝几筵、仁宗皇帝几筵白磁祭器。”

笔者举这些例子,是说明在明初官窑瓷器就被广泛使用的情况。特别是在明后期的隆庆和万历年间,还将御器厂烧造的次色瓷器拿到市场上去变卖(见《明经世文编》卷379页),你能说这些瓷器不是官窑瓷器?

官窑瓷器也有精、次之分,即使是官窑瓷器中的精品,皇帝也不一定想用,因为有比瓷器更好的工艺品供他享用。据文献记载,万历时期的御器场,每年平均烧造官窑瓷器万余件,而且官窑青花、颜色釉和彩瓷都有极大的成就,有许多精美的瓷器可供御用。可是,在定陵出土的2648件文物中,放在棺内万历皇帝尸体贴身处、他生前心爱的器物,大多是金、玉制造的杯、爵、盏等,只有一件配有金盖和金托的青花酒碗。因为,在万历皇帝眼里,瓷器再精美也抵不上玉器和金器,更何况传统上就有使用金银器和玉器会长生不老的说法。就是对瓷器有偏爱的雍正和乾隆皇帝,我想他们也是多用金银玉制器皿。杜金鹏《中国古代酒具》一书就记载着“雍正双耳玉杯”、清代皇帝专用酒杯“金瓯永固金杯”等等。据向斯《宫禁后妃生活实录》一书记载,清光绪皇帝大婚时,连皇后的嫁妆中都是金、银、玉、铜、珐琅器,其中没有一件瓷器,可见瓷器在皇宫中的地位。

所以,没有必要把官窑瓷器说得那么神秘。(吴正伦)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