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丹霞山:崖缝中找到三具完整岩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8-11



森森白骨,令人毛骨悚然



年代久远,棺木已经有些朽栏了



岩棺藏身崖缝中



探险人员在岩棺前的悠闲一刻



探险队员在山间的小溪旁小憩


  为揭开“丹霞岩棺”之谜记者昨再度深入丹霞山无人区

  崖缝中找到三具完整岩棺

  7月27日,本报刊登了《丹霞山无人区惊现岩棺》一文,详细报道了记者深入丹霞山腹地揭开“丹霞岩棺”之谜。文章见报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然而,由于当时现场发现的岩棺已遭人为破坏,让人觉得意犹难尽,为此,记者昨日冒着36℃的高温,再次深入人迹罕至的丹霞山无人区,历经数个小时的艰难探寻,终于在位于丹霞山韶石山景区“木瓶寨”的一处山崖峭壁缝隙中找到了三具完整的岩棺。

  再探丹霞山深山老林中寻找岩棺

  有了上次探秘的经验,此行我们一行做好了更为充分的准备。上午9时不到,我们驾车再次来到丹霞山东北部的仁化县周田镇龙坑管理区三队大罗村。在村里长辈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一名叫罗子强的村民。他告诉记者,除了上次去的黄沙坑外,另外有一个名为“木瓶寨”的地方,曾经见到过岩棺,而且,前些年他还亲自带着一些探险发烧友去那个地方。

  11时许,深入到丹霞山景区的腹地,由于山道极少人走,很多路段已经长满了荆棘。众人在崎岖的深山老林已经行走了2个多小时,多数都有些疲惫不堪,但因大自然的美景和对神秘的丹霞岩棺憧憬,大家顾不了眼前的艰苦。

  12时30分左右,这是最热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犹如熔炉一样,焦灼在众人身上,让人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突然,老罗指着对面高耸的山头告诉记者,岩棺就在那边的山崖上。胜利在望,大家什么也不顾上,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现场直击岩棺内惊现森森白骨

  13时20分左右,经过一阵艰难的摸爬滚打,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站到了这处雄伟的山崖缝隙中。总算没有让众人失望,藏身于岩石之上的三具完完整整的棺木赫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古老的岩棺长约2米,宽、高都在0.5米左右,底部都用木条架着,肃然并排放在岩缝内侧相对平坦的岩石上。由于年代久远,木板已经发白,上面布满了虫蛀的小孔。

  除了中间一具前面的木板脱落,里面空空如也之外,另外两具则完好无损。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子,森森的白骨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圆圆的颅骨、细细的肋骨、长长的腿骨俱在,显得很是完整。

  随后,在山崖的另一侧石缝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些像上次黄沙坑棺木一样散落的棺材板和一些已经被烧掉的木板,地上还有一些散落的碎骨。很显然,此处原来并不止三具棺材,可惜的是这些已经被人为破坏。

  见证者说最早这里有6具棺材

  果然不出所料,老罗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原本有6具完整的棺材。

  据老罗介绍,村里早就有人到过这里。他自己则是在10多年前在山里抓田鸡时发现这里的,“当时,那边的三具仍放在那里,而这边也有三具,都很完整,外面涂着红漆,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给人弄坏了,很可惜。可能是山里人晚上在这里过夜时,为了照明、取暖时烧掉的。另外,原来这里的石缝中还有一些筋缸(魂坛),里面有骨头,现在也不见了。”

  老罗说,当地人并没有类似岩棺葬这样的葬礼习俗。之所以会出现岩棺,大家分析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丹霞盆地地处南岭,在古代属“古越族”范围,由于古越族有特殊的棺葬制,多利用悬崖岩洞摆放棺木以藏尸,使之免于人兽侵害;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当年有些人为了躲避战乱,生活在这里,死后就葬在这里。

  至于具体的原因,则有待于考古专家作进一步考察。   

  旅游局

  希望丹霞山保护条例早出台

  至于如此重大的发现,同行的韶关市旅游局副局长侯荣丰表示,此次能在丹霞山韶石山景区找到如此完整的岩棺,再次向外界证明了丹霞山有许多不为外界所知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可供发掘,同时,对于加强这些珍贵文物的保护也是刻不容缓,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尽快制定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条例,以期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

  此次韶关市行政区域调整,使得大丹霞能够以完整的姿态出现,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丹霞山的统筹规划,加强保护开发。

  在此之前,则希望当地政府机关加强对周边村民的教育,树立对这些珍贵文物的保护意识。另外,针对周边农村仍比较贫困,村民仍处于靠山吃山的状态,应该加紧开发,通过开发使得当地农民富裕起来,形成“山好,村民好;村民好,山更好”的良性循环,让农民在受益中,从原来的猎捕者、挖树者自觉变成护林人、巡山员。   

  开发公司

  根据概念规划加强保护开发

  在场的韶石山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育生则表示,丹霞山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此次在无人区发现如此完整的岩棺就是一个很好例证。

  他表示,针对如此珍贵的文物,他将请有关专家前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考察论证,并将根据即将出台的大丹霞旅游概念规划的定位,对韶石山景区进行更好的保护开发。(广州日报 黄开鹏)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