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林凤眠谈艺录之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7-23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自身上之构成,一方面系情绪热烈的冲动,他方面又不能不需要相当的形式而为表现或调和情绪的一种方法。形式的构成,不能不赖乎经验;经验之得来又全赖理性上之回想。

《东西艺术之前途》(1926年),《艺术丛认》第7页
  
  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是本人的,因为画家本人却是时代的,所以,时代的变化就应当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如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仅仅能够跟着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说是不能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艺术!
 
  《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1933处),朱朴《林风眠》第82页

  艺术原是人类思想情感的造型化,换句话,艺术是要借外物之形,以寄存自我的,或说时代的思想与感情的,古代所谓心声心影是。而所谓外物之形,就是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形体。艺术假使不惜这些形体以为寄存思感之具,则人类的思感将不能借造型艺术以表现,或说所谓造型艺术者将不成其为造型艺术!
                                     

  和这相反,从个人意志活动的趋向上,我们找到个性,从种族的意志活动力的趋向上,我们找到民族性,从全人类意志活动的趋向上,我们找到时代性;一切意志活动的趋向,都是有动象,有方法,有鹄的的;把这些动象、方法、同鹄的,在事后再现出来,或从不分明的场合表现到显明的场合里去,这是艺术家的任务,也是绝佳的艺术的内容。我们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那是指前者说的,我们说艺术是生活的启发,那是指后者说的。以这样的内容为内容,以合乎这样的内容的形式为形式,在艺术家的立场上不是为我们美的事物的总量上增加了新的东西了吗?在美学的立场上不是把足为人类全体或民族全体的享乐的美的范畴抬高了吗?在一般的文化评价上不是合乎更有利于人类向上的原则了吗?
  
  《什么是我们的坦途》(1934年),《艺术丛论》第154页

  艺术是情绪冲动之表现,但表现之方法,需要相当的形式,形式之演进是关乎经验及自身,增长与不增长,可能与不可能诸问题。人类对此两方面比较完备,在表现方法上,积成一种历史的观念,为群体之演进,个体之经验绝不随个体而消灭的。
  
  《东西艺术之前途》(1926年),《艺术丛论》第5页

  现在的艺术不是国有的,亦不是私有的,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愿研究艺术的同志们,应该认清楚艺术家伟大的使命。
  
  《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1927年),朱朴《林风眠》第11页

  在过去十余年中,艺术运动上我们所作的工夫,是专致力于“力行”方面的。
  
  《致全国艺术界书》(1927年),《艺术丛论》第17页

  每一个新的艺术运动,形式上,一定有许多人在向他们赞美或诅咒;精神上,却有意无意间,受到了很深很大的影响!
  
  《我们要注意》(1928年),《艺术丛论》第91页

  从此,我们把艺术运动的信条,于努力“力行”之外,更须加上“宣传”一项。
  
  《致全国艺术界书》(1927年),《艺术丛论》第19页

  受到这样无端的打击,我们感到,在此种恶势力的范围之下,艺术运动,万难有重行建筑起来的可能,只能以决然的态度,向新的方向,继续努力。伴此而得的感想:大概是艺术的言论方面没有做到工夫吧?为什么为学西画者所绝不可缺的人体模特儿的临写,会被指为有伤风化呢?
                                     

  我们悲愤着古代艺术之纯朴而有创造力者已经完全失传,我们哀悼着近代艺术之宠杂混乱、莫衷一是,我们尤其惋惜着目今新进作家之因未得良好基础,致使艺人的数目虽增多而真正的成绩却往后退!
 
  《徒呼奈何是不行的》(1928年),《艺术丛论》第100页

  中国艺术界之最大的缺憾,便是所谓艺术家者,不事创作,而专事互相攻讦!诸如此类的艺术家们,他们这所以能够如此放刁,我们以为,最大原因是中国人民艺术常识异常缺乏,致使一般人对于艺术的认识,非常浅薄,因之这般狡狯之徒,便可冒艺术家之美名,行其勇于私斗的流氓手段之实!此种人的品格固无足深惜,可惜清白的艺术界,竟以此类狂奴所玷污了。
  
  《我们要注意》(1928年),《艺术丛论》第94页

  比较切实在艺术上努力的,一般知命的西画家,似乎还不及安分守己的国画家;尤其这些人都是以私德自守,有着孤高自守的脾气的。但仍是可怜得很,可怜有这样大的决心与努力,而他们的基本观念,却被远在数千百年的传统思想所束缚,绝不肯一时离开这些历史上的死骷髅!
                                     

  我劝告年轻的美术家,心情不要太急,自以为大笔一挥,就画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
 
  《要认真地做研究工作》,《美术》1957年6期

  一个真正的美术工作者,他首先得是个诚实的人。


我们的轻工业没有和美术配合起来,没有发挥美术家在工艺美术上的潜力。画家不必限于画檀香扇。工艺品的范围大,需要多。陶瓷、漆器、家具、日用品都需要美术家来加工美化。我建议很快地设立一个工艺美术院,可以集中人才,研究改进。如果美术家能够在工艺美术发展中起点作用,既美化了人民的生活,又解决了美术家的生活需要。
 
  《美术界的两个问题》(1957年),朱朴《林风眠》第87页

  你要好好地考虑清楚,我认为你是有能力画的,但要当一个真正的画家的话,就不是单纯喜欢艺术才行,而是要疯狂地投入其中,更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恒心,才能坚持下去。你还有许多要学,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准备吃很多苦的。要么就不要做,要就要做一个真正的搞艺术的人。
  
  冯叶:《我的教师和义父林风眠》,《林风眠研究文集》第146页

  一个艺术家的一生,像茧儿吐丝、结茧,然后自己咬破茧丝,美丽的彩蝶才能出茧自由地飞翔。
  
  朱怀新:《平畴交远风》,《林风眠研究文集》第434页

 

艺术教育


  故在忝长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之初,即抱定一方致力在欧工作之继续,一方致力改造艺术学校之决心,俾有集中艺术界的力量,扶助多数的青年作家,共同奋斗,以求打破艺术上传统模仿的观念,使倾向于基础的练习及自由的创作;更以艺人团结之力,举办大规模之艺术展览会,以期实现社会艺术化的理想。
  
  《致全国艺术界书》(1927年),《艺术丛论》第18页

  便是在以前北京的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我们何尝不是忘了整顿艺术的理论,广播艺术的宣传之故,才被人那样的误会,说我们用裸体女人诲淫呢?这是前车之覆,艺术界的同志们应该留意的!
                                     

  我认为学习绘画的都必须先学素描,三年以后再选专业。学画不外两方面,一方面是从自然学到东西,一方面从历史学至东西。中国画的学习偏重历史。西洋画是重自然的,但如果推到最初的中国画仍然是从自然中取到东西,一定要从自然里面来,一定要从生活中来。种花、爱花,才能画花,否则表现出来的花也是没有生命的花,死的花。杭州艺专的动物园就是为了动物写生服务的,有鸟、有羊、有白鹤,还有鹿。最初学画当然可能临标本,画死的。中国画和西洋画作风不同,出发点不同,我认为主要是从历史经验拿东西和向自然拿东西之不同。

  李树声:《访问林风眠的笔记》,《林风眠研究文集》第168页

  现在,如果我们真正深深地为此种现象所感动,徒然叹息是没有用的,消极的,我们当先完成我们自己,使我们的生命真正与艺术的生命相接触;积极地,我们应当负起推进艺术教育的责任,使我们的民族性从恶劣的艺术境界中回转过来;到真正艺术之神的面前活泼地跳跃着!

  《〈前奏〉发刊词》(1930年),《艺术丛论》第138页

  盖了解艺术应有相当的训练,在这种美的教育不普及之下,好的高深的艺术怎能使多数人了解,即托氏书中称为好的艺术,如米勒之画,我们亦不能说是多数人了解的啊!

  《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1927年),朱朴《林风眠》第11页

  我们愿将国立艺术院,作为艺术运动人物的集中处所,大家真心肯以艺术为终身致力之的同志,得以安心努力,维持其致力之初心;我们都希望以此番大学院的美术展览会为最近表现我们努力结果的机会。

  《我们要注意》(1928年),《艺术丛论》第93页

  在现在中国艺术教育不发达,和社会艺术事业衰败的状况之下,尤使艺术界感到国立艺术院所担负的艺术运动前途的使命更为重要,而国立艺术院在教育上实施的方法和采取的态度,在实际上含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绘画新论》(1929年),《艺术丛论》第105页

  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艺术学校,中国画与西洋画,总是居于对立的和冲突的地位。这种现象实是艺术教育实施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能陷绘画艺术到一个很危险的地位。
                                     

  本校绘画系这异于各地者,即包括国画西画于一系之中,我国一般人士多视国画与西画有截然不同的鸿沟,几若风牛之不相及,各地艺术学校亦公然承认这种见解,硬把绘画分为国画系与西画系,因此两系的师生多不能互相了解而相轻!此诚为艺界之不幸!我们假如要把颓废的国画适应社会意识的需要而另辟新途径,则研究国画不宜忽视西画的贡献;同时,我们假如又要把油画脱离西洋的陈式而足以代表民族精神的新艺术,那么研究西画者亦不宜忽视千百年来国画的成绩。

   萧峰:《魂兮归来——怀林风眠老师》,《林风眠研究文集》第409页

  我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这个人一生潦倒,年轻的时候,就热爱艺术,穷学生孤身奋斗,深知求艺之艰难。我深深地体会到许多有才能的年轻人,由于物质上的拮据,大大影响了他们才能的发挥,因此我考虑给我建一个豪华的陈列馆,是次要的。国家还困难,将来有条件再说。我认为还不如把这笔钱拿去支持青年人深造,扶植他们成长,这样我会感到安慰的。
                                     

  西湖之天然美,固曾为宗教家所利用;西湖之人工美,固曾为有心者所增益;而西湖之创造美,则自西湖国立艺术院成立以来,始见有焕发之气象。

  《美术的杭州》(1932年),《艺术丛论》第140页

  西湖向为沉静之空气所笼罩,益以古人盛迹大有令人玩味不尽者,故办学于此,虽其天然之美足为陶情养性之助,而每有使体魄益柔使精神益萎之可能。因此,本校于艺术之技巧练习与思想表现,时以精悍焕发之风度为旨趋;于体育之提倡,亦不敢后人。读者设曾亲睹本校之展览会,当知本校同学之艺术作风,每现有英明迈进之气;读者设留意杭州体育消息,当知本校同学之体育声誉,骎有驾凌杭州各校之势!
                                     

  西湖之美,余校无不尽量吸收;西湖之病,余校亦无不尽量纠正。此盖不特艺术教育为然,不特在西湖上之艺术教育为然,各地各种之教育皆应尔尔也。
                                     

  一个美术学校是培养新生力量的基地,可就是没有很好的教学计划,青年们在学习上无所适从。例如过去强调生活,这本来是好的,可是另一方面却不要技术,随便给人扣一顶技术观点的帽子,甚至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滚出学校去,蒙娜丽莎的微笑也受到了最恶毒的批评。

  《美术界的两个问题》(1957年),朱朴《林风眠》第87页

  素描练习,变来变去,迄今还没有肯定的方法,追求形式,失去学习素描的真实意义,说印象派是形式主义,过去临摹西洋古典作品也受到批判,可是现在学生又在临摹印象派,事实上印象派的作品是临不得的,要知道培养一株幼苗是多么慎重和细致的工作。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