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河北邢窑考古发掘集中发现十座窑炉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7-14
 z z河北省的考古人员在近期对邢窑的发掘中,首次集中发现10座窑炉,并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瓷片和窑具,其中包括首次发现的素烧佛龛和佛像、“官”字款瓷器以及邢窑特有的“盈”字款器。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介绍,这次发掘是邢窑发现以来发掘面积最大、出土遗物最丰富的一次。

邢窑始烧于北朝时期,隋唐时期邢窑瓷器是我国北方白瓷的代表。邢窑遗址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白瓷窑址。白瓷的发明结束了商代以来青瓷为主的局面,并为后来花瓷特别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邢窑的白瓷产品精美、产量巨大,对我国以至国外的陶瓷业都产生过影响。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学者对邢窑进行专门研究,1980年河北省临城县发现邢窑遗址,之后几年,相邻的内丘县境内也发现了邢窑遗址,这些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87年起,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主组成的邢窑考古队进入内丘、临城发掘,曾出土了隋代薄胎透影细白瓷,把薄胎细瓷的起源提前了近千年。

这次发现的邢窑窑群遗址位于内丘县城旧城墙附近,发掘面积1224平方米。发现的10座窑炉分上下两层。下层共6座,完全可以看出窑炉的整体面貌,各窑的做法、结构基本相同,这提供了邢窑主要烧造区窑炉的结构和分布情况。窑群中有两个窑被确定为瓷窑,其余为陶窑,这提供了陶、瓷窑炉共存于一个窑场的事实,而以前人们认为“瓷陶不混烧”。这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为隋代至晚唐产品,包括陶碗、陶盘、陶瓶、陶壶、陶马、陶俑和有大批带“盈”字款瓷碗、瓷盘及碎片,少数带“官”字款瓷碗、瓷盘及碎片,高档次的印花、刻花透影的白瓷。其中,带“官”字款瓷器,印花、刻花透影的白瓷,在邢窑遗址为首次发现。“官”字款瓷器在邢窑历史上并无记载,以前学术界一直认为宋代定窑是“官”字款白瓷的发源地。(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