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南京发现太平天国时期火炮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7-05
  去年9月,民工在对秦淮河河道进行清淤时,于南京汉中门外靠城墙一侧的河床边发现一尊清代铁炮。这尊铁炮形制为旧式前膛炮,炮身长101、外口径14.5、内口径6.5厘米。炮身已锈迹斑斑,两承轴及尾部也已残缺。炮身中段的3排阳铸铭文大部分尚能辨认。其中中间的大字为“大清咸丰四年□月□日,湖广总督部堂杨制造”,右边小字为“湖北□□武昌道常督造”,左边小字为“炉头王天来、承造靳宝仲”等。该炮现已被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征集收藏。

  从铭文可以认定,该炮铸于清咸丰四年(1854)。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的清湖广总督为杨霈。咸丰四年(1854)六月十六日因“武昌失守,以杨霈为湖北巡抚兼署总督”。同年九月初五正式授湖广总督。咸丰五年(1855)四月二十七日又因“西安将军扎拉芬战死,湖广总督杨霈坐视不救,革职留营差遣”。杨霈从任命到因畏葸无能被革职,就任湖广总督一职不满一年。由此推算,这尊铁炮应该是咸丰四年下半年在武昌铸造的。该炮的铸造可以说直接与太平天国时期武昌争夺战有关。

  湖广总督杨霈所铸造的这尊铁炮,发现地点在汉中门。清以前,汉西门原名旱西门,入清以后,因旱、汉同音,出于民族意识,便演绎为汉西门。民国以后,人们将汉西门这一地段又统称为汉中门。汉西门地势险要,要阻止北敌登岸,必先把守码头;要确保码头,必先重兵设防于汉西门。汉西门成了南京城防的锁钥。

  这尊铁炮掉入汉中门外靠城墙一侧的秦淮河中,应与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有关。两军对垒,清军架炮攻城,铁炮应架在秦淮河对岸,靠城墙这一侧则是太平军炮台。当时太平军已拥有相当数量自己铸造的火炮,还在多次战役中从清军手中缴获大炮。这尊铁炮想必是太平军在武昌与湖广总督杨霈部交战时所缴获,后随太平军辗转作战,被带回天京,用于天京城防。

  天京保卫战中,当太平门城墙被炸开缺口时,守城太平军死守,防守西南城墙之太平军“犹植立未动”。可以想见,当时湘军攻打汉西门的战斗场面十分激烈。在交战中,这尊铁炮可能被湘军炮火击中,从炮台上掉入城门外靠城墙一侧的秦淮河中。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