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绘画艺术大师何香凝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6-28]
史学界关于何香凝是伟大政治活动家方面的研究,已相当充分,而对她同时也是杰出绘画艺术大师则尚少专文予以论述。其实,在何香凝革命与战斗的一生中,画笔始终是她手中的武器之一。从其留学日本期间的1909年学习绘画起,到其病逝前两年的1970年92岁时搁笔,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画作,是一名有60多年美术生涯的举世公认的革命女画家。
一
20世纪初年,清末“新政”引发了一股留学热潮。廖仲恺、何香凝伉俪分别于1903年1月和4月赴日本东京求学。何香凝先后在东京的女子师范学校和目白女子大学学习,并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4月10日,已有两个孩子的何香凝考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专攻绘画。期间,她除跟美术老师端管子川学习绘山水、花卉外,还每星期两次到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家里学绘狮、虎等动物及日本画。廖承志后来说:“我的妈妈原来没有想到她竟然会画起画来的……主要的问题是由当时孙中山提出的。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等,因而需要有人搞图案,把它画出来。我母亲为此进了日本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同时我的父亲也怂恿她好好去学绘画。她就真正地学起来了……画起画来了。”由此可知,何香凝立志学画不是以之作为将来谋生的职业和手段,而是为了中国民主革命斗争实践的需要。
从初学绘画的1909年到1919年这10多年间,是何香凝美术生涯的前期。她这一时期的画作,都离不开师傅的格调和画风,“其特点是保持着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喜爱明艳色彩,形象生动。”她这期间的绘画,“除了人物不甚顺手外,涉及的方面是相当广泛的……有狮、虎、鹿、猴、山水和花卉”,各种走兽尤其是狮子和老虎,是其最爱画的素材。
何香凝当时的画倾注了饱满的爱国革命激情。她之喜爱画狮、画虎,有其服务于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寓意——“以示中国各族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她以“平生的血气和风骨化作狮子吼”,“用醒狮昂首寄寓她振兴中华的心思……寓意殊深”。为此,她将女儿也取名为“梦醒”。显然,何香凝爱画狮虎,旨在召唤中华民族振兴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魂,及讴歌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她这一时期爱画菊花与菊丛,其用意在讴歌民主革命者团结战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时代精神。
二
20世纪20年代初到抗日战争胜利这1/4世纪时间,是何香凝美术生涯的中期。这一时期,她有好些年生活战斗在广州和香港,其作画因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画风又有些改变——从20年代初开始,她向高剑父、陈树人、姚栗若等人学习岭南派画法,一心沉浸在水墨画里,其作品开始渐渐显出中国画“苍劲有力”的气魄。
在这20多年时间里,何香凝亲历了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绘画往往因工作、生活和心境之不同而时画时辍。她这一时期画作的主题,是集中精力画松、梅、菊、竹、水仙等抗寒植物,夹杂也绘一些山水画,至于前期所喜爱的狮虎等动物,则只偶尔入画了。而且,她这期间画的大多是水墨画(约占总画数的2/3以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其对水墨画已深有研究与造诣。
何香凝这期间酷爱画松、梅、菊、竹等植物,是其在险恶政治环境中明志寄情所使然,体现了她对革命志节的看重及对战斗生活之颂扬。她画笔下抗霜斗雪的梅菊水仙等,既是以画自况自励,又是对当时在国民党政府凛冽白色统治下敢于坚持正义斗争的革命者,及对在日寇入侵我国之时勇于进行抗日救亡战斗的爱国者之战斗风貌的写照和颂扬。何香凝这一时期的另一绘画主题是山水画。她画祖国的大好河山,旨在表达自己爱国的真挚情怀,及对蒋介石不抗日、丢失大片国土的愤慨,爱憎分明跃然在其画纸上。她在自画的“瀑布虎图”上题句谓:“已碎江山描不易,云黄水碧暮烟低”;她又在飘泊途中赋诗云:“战云弥漫遍神州,国破家亡恨怎休?中华儿女多英杰,收复河山返故都。”这种爱国激情,是其热心从事抗日救亡斗争(包括为此而积极作画、赠画与卖画)的动力源泉。
廖承志说:母亲于抗战前组织“寒友之社”,就是为了“表示在蒋介石政府的凛冽寒风下抗拒不屈”,“她这时期的画,等于把满腔愤怒发泄在画纸上”。毛泽东1936年收到何赠的画集后称颂说:“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
三
从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上世纪70年代初这20多年间,是何香凝美术生涯的后期。这是祖国由黑暗走向光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期,也是她生活在五星红旗下,将晚年奉献给社会主义事业的时期。革命事业的胜利也影响到何香凝的绘画艺术追求,其画的作风又有所改变——一改过去的悲愤,而变为豪放开朗,表现出她晚年豪迈欢快的心境。这个画风一直维持到她九十岁以后。何香凝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生平作画,现在是最愉快的时刻啊!”
从《双清诗画集》收入的何香凝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这一时期绘画的取材主要是祖国的山水,次为梅花,以往钟爱的松、菊、竹等则画得不多了。何香凝这期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大量的山水画,这与其观感和艺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关——她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之一,经常有机会到各地去视察,“看到祖国飞跃前进的景象,禁不住要画它几笔,在美妙的境界中,觉得心情格外舒畅!”这说出了老人此间集中精力画山水画的思想动因。何香凝此间也常画梅花,是因为她看重梅花敢于抗严寒和驱冰雪的大无畏品格,认为此是新中国敢于反抗帝国主义封锁之精神所在。沈钧儒曾两度为她所画的“梅树”题词谓:“梅花不怕严寒,富有战斗精神”,“双清楼主有深意在”。这正道出了何香凝画梅花的上述用意和匠心。
何香凝这期间的画还有一大特色。这就是她绘的绝大部分画都是彩色丰富,给人以清新、开朗、鲜艳、明快和生机勃勃的美感;而且其作画的技巧已达到了笔随神驰、炉火纯青的高境界,使画作真正做到了形与神的统一,及高政治水准与高艺术水平两者的完美结合,富有艺术魅力。董必武曾在何画的一幅“山水图”上题诗曰“眼观山水形,手写山水神。形神皆毕肖,山水若留真”,称赞其绘山水画的高超技艺,及画作的惟妙惟肖。陈毅也称颂何的画“画树重高洁,画花喜独步;大师撮其神,一纸皆留住。绘画如其人,方向毫不误。画高寿亦高,但祝两繁富。”的确,晚年的香凝老人是一位在美术界享崇高声誉和地位的绘画大师。1960年8月,她以82岁的高龄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正是全国美术界对其学术成就与地位的肯定。
邓颖超称赞何香凝:她“不仅是一位女革命家,而且是一位画家,有高超的艺术才能”。何香凝是近代中国最早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女杰,也是第一个将美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连在一起的革命画家。她的画堪称为革命“史画”。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