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新发现一口康熙十年铸铁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6-28



  从化市有关部门获悉,该市考古近日有重大发现:新发现的吕田飞龙古庙遗址中,存有一口康熙十年(1671)的铸铁钟,是目前从化发现最大的古钟,这座存有康熙十年铸钟的古庙,在雍正八年版《从化县志》无记载。
康熙古钟高120厘米

  在吕田镇飞龙古庙遗址,记者看到了这座古钟:古钟连顶挂总高120厘米,钟口直径80多厘米,用铁链牢牢拴在残存古庙石门楣上。钟体外表铸满密密麻麻的阳文字体,尽管铸钟有轻度锈斑,但字体仍十分清晰。居中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康熙十年岁次辛亥”。这两行铭文的左边是康熙十年(1671)“盖自庙祀设而钟虞”的祭祀文,而右边是当年捐款铸钟的乡村善士名单。

  据介绍,从化古代有铸钟记事的风俗,如北溪、良明、溪头等镇都曾发现过铸钟,这与从化北部山区多矿产资源大有关系。几百年来从化采矿不少,炼铁铸造也不少,其中就有铸钟留存民间,飞龙庙古钟仅是其一。问题是这沉重的大铸钟是怎样翻山越岭运输的,到底还有没有其他古钟存藏在从化地区,还需要要深入发掘研究,因古钟记载了从化历史上的采矿、冶炼、铸造工艺,是十分宝贵的史实文物。

  当地居民盼修复飞龙庙

  据介绍,我国古代凡是水口之处必有祠庙,百姓年年祭祀,以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吕田飞龙庙位于流溪河上游被称为吕田河的河谷地带,飞龙庙所在的吕田河谷峡口紧扼吕田盆地的脉门,实为镇守流溪河上游的形胜要塞。那里有的宽约数米的峡口,每当有特大降雨发生时,山洪排泄不及就会造成吕田盆地水灾(上世纪80年代曾发生过一次),所以古人在此刻意建庙,祭祀祈求安居乐业。

  吕田飞龙古庙始建年代不详,据说在康熙十年重建,在民国年间已顷塌。当地群众热切希望修复该庙。

  吕田建新石器遗址博物馆

  从化市文化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吕田历史悠久,这里近年发现了广州地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古代人类遗址。此处遗址位于狮象岩周围,岩高80余米、长300多米,有溶洞多处。前年,考古工作者在250平方米的小范围内,经过初步试探性发掘,清理出4000多年前的古代遗迹。广州市考古研究所的有关专家说,遗址表明,在4000年左右此处曾有频繁的人类活动,群居规模较大,是广州市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址。

  据介绍,吕田桂丰河、溪头河在狮象水口交汇,因而记录了由新石器时代到现在的完整记录。飞龙庙遗址及古钟的发现,加上前期在这里发现的宋代古城寨墙、狮象岩洞遗址等等,更丰富了这神奇地带的历史,有关部门将在吕田建立广州市首座新石器遗址博物馆。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