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造型精美的古青瓷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6-26



  青瓷被誉为“瓷器之母”,始于商代,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瓷器。从东汉中晚期浙江上虞成功地烧制出成熟青瓷开始,青瓷的生产几乎贯穿了中国古代陶瓷生产历史。纵观青瓷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历代工匠总是在釉色上孜孜追求,使青瓷在其烧造史上出现了釉色和质地之美的一个又一个高峰时代,至今留下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珍品。

  这是我国南部海滨城市深圳。在该市罗湖区宝安南路上,有一个专门展示中国古代青瓷的博物馆——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这是自一九七九年深圳建市以来出现的首家私人博物馆。该馆以历代青瓷发展为脉络,珍藏展示有初创期,发展期、鼎盛期、衰落期的古代青瓷。从而形成了馆藏的一大特色。

  讲解员 杨银星:展柜内展出的西汉青釉鸟鹿纹瓿,鸟纹和鹿纹神态惟妙惟肖,线条流畅生动。

  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馆长 吴克顺:我们这里面藏的青瓷历经了二十多个朝代,三千五百多年,从商代开始,中国创造发明了青瓷,一直到元明清衰落,藏品有一千八百多件。

  这里所陈列展示的历代青瓷,有很多是难得的精品,器形独特,釉色纯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代青瓷发展的基本面貌。特别是有些器型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与演变,在这些藏品里可以找到部分实物例证。像这种形制的器物,就有从汉代到宋代等不同时期的藏品。这件青瓷是这类器型中的精品之一。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 刘立强:这件青瓷谷仓是西晋时的作品,这谷仓是作为一种明器,到了东汉的时期,就从出土的这种考古发掘当中,已经明确地体现了有谷仓的这种明器形式的表现手法。整个器物的制作方面,有了很多的这种贴塑、浮雕和圆雕。它有一个亭台阁楼状的顶部,这个阁楼四柱的转角处,有四个蛙形的水盂,谷仓的上半仓呢,雕塑着一圈,贴塑的这个佛像,还有这个龙形,龙形上驮着有碑,碑上有“宜子孙做吏高”的铭文。它这个谷仓的最下层呢是手持弓箭的这种猎手。

  据介绍,青瓷谷仓是东汉后期伴随着成熟瓷器的诞生同时出现的一类器型。它的雏形是一种被称作"五孔罐"的明器。据考古资料表明:西晋时期的青瓷谷仓和东汉时期的青瓷谷仓相比,出现了楼阁、碑亭、人物等装饰。研究者认为,这是青瓷谷仓在原有的初级形式上的一种发展。

  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业务部负责人 赵文斌:根据《中国陶瓷史》这个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发现西晋青瓷谷仓带铭文的只有两件,另一件是在浙江发现的,是1965年发现的,这件就比那个从装饰艺术上来讲,比那个更为丰富一些,而且它有两个独到之处,第一个就是这个是目前发现的惟一的一件带蛙形水盂的。这是一点吧,另外就是这个上面就是有佛的造像。

  谷仓作为明器中重要的一种形式,据说一直延续到明代。尽管花样翻新,但其功能大同小异。北宋?泉窑生产一种形制特别的盖瓶,由于这种瓶的肩部通常安有五根管子,所以被称为"五管瓶",也有不止五管的,也叫"多管瓶",但以五管的多见。这件五罐瓶就是出自龙泉窑的一件十分精美的器物。

  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馆长 吴克顺:五管瓶这个器型它是产于北宋年代,也就是?泉窑的鼎盛期,它制作很精美,无论从它的这个底足、腹部、肩部,一直到它那上面的帽,特别比较典型的,也比较很精细的部分就是这个五管瓶的这个帽,现在发现呢,这个五管瓶里面的帽可以是独一无二的。五管谐音就是五谷,它是装五谷粮食呢。陪葬品里面装五谷粮食的。这个瓶上了,它有三个台阶,就寓意上就是连升三级。另外一点就是釉色非常好,也有像一块美玉琢雕而成的这么种优美的质感。

  北宋時期的龙泉窑青瓷,釉色淡青、釉层较薄。肩部边缘安有荷茎状的直立的五管,显示出制瓷工匠们在造型上不拘一格的构思,制作极其精巧。到了南宋时期,龙泉窑烧造出闻名于世的粉青釉青瓷,与此同时,器型也在不断发展演变。以后多管瓶渐渐少了,又烧造出龙虎瓶这样的器型。实际上“龙虎瓶”就是由多管瓶发展而来的一个实物例证。在古青瓷中,五管瓶、多管瓶和后来出现的龙虎瓶都是具有时代特点的重要器型。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