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上海考古工作又有重大成果崧泽遗址惊现 “上海第一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6-26
  上海第一人”悄然面世,这是从今天上午举行的崧泽遗址考古发掘新闻发布会上传出的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
2004年2月—4月,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在对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北的崧泽遗址抢救性发掘中收获重大,增加了许多新的资料。其中尤以“上海第一人”的发现最为引人注目。据介绍,在这次发现和清理7座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时,在1座俯身葬的墓中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墓主人头骨,经鉴定为一年龄在25-30岁的男性。马家浜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现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古代遗存之一,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因此,这次发现于距今六千年以前的马家浜文化墓葬这一青年男性,实为上海最早的先民,堪称“上海第一人”。
此外,还首次发现距今六千多年以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堆筑的高台地和建筑遗迹。该高台性质类似于晚于其一千多年的良渚文化祭坛。由人工堆筑而成的高台地作为祭坛,并在祭坛上举行祭奠祖先或神灵等礼仪活动,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同地区的良渚文化极其盛行。现在马家浜时期祭坛的发现,将古人使用祭坛的历史向前推了一千多年,这是太湖地区最早的人工堆筑的祭坛。在祭坛北面原生土上还发现有同时期的建筑遗迹—房址,形制较完整的有1座,这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房子,可称作上海第一房。从房址和内在布局分析,该房子结构完整,而且不是一般居住意义的房子,可能与同时期人工堆筑的祭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发掘的过程中还出土一批马家浜文化时期和崧泽文化时期的重要文物。这次出土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文物主要有石器、骨器、陶器等。其中以一只同时期的灰坑内发现的红彩的陶塑小猪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该小猪是一只已经被驯化、圈养的家猪,野猪的特征几乎荡然无存。该小陶猪的出土,将人类驯化猪的历史向前推到距今六千多年之前。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