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笔者在长治一位收藏家那里见到一方尘封数百年的潞酒老广告。纸质暗黄的广告边框长11厘米、宽5厘米,其中的文字为楷体,内容自上而下、由右向左共印制57字:“潞府,永隆升记,铺在潞安府大街路西开设酒局,自造鲜红碧绿潞酒,发行不误主顾,价钱随时,货真价实,永不哄人,凡赐顾者,须认印票为记,永记”。小小广告记录了明代山西潞安府(今长治市)“潞酒”历史的一些相关情况。
潞酒的生产很久远。唐元和九年(814年)至十一年(816年)唐朝大诗人李贺居住潞州,3年饮酒作诗30余首,其中《示弟》一诗就反映了诗人在潞州的真实生活及对潞酒的赞美。
如何说这纸广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呢?
首先,广告词中的一条“潞安府大街”为我们确定了时代。据考证,“潞安府大街”这条街名的叫法早已不存在,它的存在时间应是明嘉靖八年(1529年)之后。因为潞州是明嘉靖八年升为潞安府,同时增设长治、平顺两县的。而“大街”的叫法也广泛始于明末。明人田汝成的《熙朝乐事》记道:“自此街坊箫鼓之声,铿訇不绝矣”。从明弘治《潞州志》中我们也可看出,在明弘治时期,长治街道中尚无“大街”的称呼。嘉靖八年潞安府设置后,其府衙前面纵贯南北方向的道路方才逐步形成四通八达的“潞安府大街”。到清朝,原来的“潞安府大街”前面改叫“府前街”,后面叫“府后街”,民国时又谓“府坡街”,如今“府后街”还在。
其次,“酒局”为明时的称谓。
明朝时,潞安城中的造酒业已很发达,以“潞酒”为总称,各司其局的小酒作坊一家挨一家,形成了特有的“酒局”模式,即《礼》中所讲“左右有局,各司其局”。明弘治《潞州志》中,将“税课”者即称“税课局”,另明朝时的一些笔记小说中也可以得到称“局”的印证。
第三,“潞酒”的时代性。广告中的“自造鲜红碧绿潞酒”一句,说明了此酒应是明朝产品。鲜红潞酒,主要原料是用潞安特产山渣果酿造;绿潞酒,主要原料是绿豆。因为“鲜红碧绿潞酒”只在明朝或这之前在潞安大量生产,清朝特别是民国之后,潞酒的品种已经是以“潞州白酒”见长。“鲜红碧绿潞酒”,尤其是碧绿潞酒的酿造方式已失传。
一方有近500年历史的明代潞酒广告,不仅仅反映了当时潞酒的相关史料,我们从中还读到了明朝时潞安的老字号、老地名、老方言等难得的地方史。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明朝时地方经济、文化、饮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