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遗书有了古典新家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6-24]
收藏16000多号文书
前天,作为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特藏库落成,其落成仪式在国图文津厅举行。而距今104年前的6月22日,甘肃敦煌莫高窟首次发现了堆满数万件4至11世纪古代文献的藏经洞。
据了解,自藏经洞被发现以来,英、法、俄、美、日等国所谓“探险家”闻讯而来,将大量敦煌遗书、绢丝织品及壁画雕塑掠运国外。1910年清学部命甘肃学台将藏经洞内所有藏书“悉数运京”,解运途中又被监守自盗后余存归入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
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盗宝者已经将敦煌文献中的精品尽数掠去,所剩的只是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佛经。据国图方面透露,在1910年劫后余存的遗书中,存在大量的遗伪经、古逸经、社会经济文书及变文,为各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国图入藏的近1600号敦煌遗书,相当一批是当年流散在旧官僚、旧收藏家手中的精品,价值极高,是其他收藏单位无法比拟的,如翟奉达手抄本《逆刺占》、罗振玉收藏的老子《道德经》、马叙伦收藏过的《天请问经》等都是质量极高的敦煌文书,而馆藏年代最早的则是一件写于公元417年的《律藏初分》。
94年来馆藏敦煌遗书数量虽有较大增加,总数达一万六千余号,为世界各国收藏之首。但由于条件限制,常年挤压在数十个木箱中不利于保护和管理,更不便于学界使用。1988年敦煌遗书搬至新馆,库存面积比过去稍宽,然而挤压问题未能根本解决。2002年,国家财政部经过仔细规划,决定拨专款,制作楠木书盒、书柜,并在善本书库辟专场新建敦煌遗书特藏库。
历时两年终于落成的敦煌遗书特藏库为古典风格,昨天的正式启动无疑为敦煌遗书的保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国图馆长任继愈、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等出席了落成仪式。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