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铜火铳现身大连水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6-24]
近日,一农民工将两件自称是古代青铜器的文物捐献给旅顺博物馆。经该馆研究人员鉴定,这是两尊明代早期的火器:铜火铳。一尊铜火铳(轻型火炮)长30.5厘米,口径12.5厘米,比较完整;另一尊是小型铜火铳,仅存后部残段,残长10厘米。旅顺博物馆接受捐献并纳入馆藏,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给予捐献者一定的奖励。
这两尊铜火铳是这位农民工去年秋天在大连凌水街道小平岛西北约1000米的黄海水域下潜作业时,在距水面10米深的一礁石缝处发现的。铜火铳内镗附着有牡蛎壳和淤泥,铳口处有海水浸蚀和礁石磕碰的痕迹,导致有裂纹和缺失。虽然铜火铳在水下浸泡600年左右,但依然比较光滑且呈青绿色。
明代铜火铳据《明史·兵志》记载有13种,此次发现当是其中的两种,即“碗口铜火铳”和“手把铜火铳”,铜火铳在大连渤海、黄海水域都发现过,但两种铜火铳在水下同时发现弥足珍贵。前者是架设在船上的一种轻型火炮,后者揳上木柄可供手持和随身携带之用。铜火铳目前在我国境内其他水域发现甚少,陆地也不多见,应该说它是大连地方文物的一个特色。水下发现铜火铳应与海上沉船有关,或许是元末明初以来海上战争、海上防御及海难事故等所致。此次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大连地方史,尤其是对未来大连近海水域开展水下考古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