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至4月11日,为配合基本建设,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位于合肥市西郊大蜀山脚下4座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合肥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砖室墓群。这4座砖室墓时代是东汉时期的,4座墓葬由北向南一字排开,按发掘先后从北向南依次编号为M2、M1、M4、M3,每座墓葬之间相距20米左右,4座墓的墓砖花纹均不相同,墓向除M2墓向朝西以外,其他均朝东。
M1的规模最大,分前、中、后三室,呈土字形,前、中室南北长5.74、东西宽3.5米,后室东西长5.74、南北宽3.5米,通长(不含墓道)15米,墓室高37.6米。墓道残存长10米,墓室以及甬道的拱形券顶是用楔形砖券成,砖上朝墓内一侧有乳钉纹,朝外侧有两楞竹节纹,墓壁的砌法是三顺一丁,内外都有花纹。楔形砖铺地。在中室南北两侧各有壁龛,北侧的是站立式的共12格,南侧的是平躺式有6格。后室中间有2组2列高1米的用墓砖码成的矮墙,从附近发现有多根铁质棺钉来看应该是用来放置棺的,并且是夫妻合葬。该墓是合肥市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砖室墓,在安徽省也是不多见的。在中室北侧顶部有盗洞,所以出土器物不多。
M2位于M1的北侧,墓顶早期已被破坏,分前、后室,呈凸字形,通长7.38米。规模较M1小得多,但出土的文物数量在4座墓葬中是最多的,铁器有剑、戟、盆、烧烤架等,青铜器有带钩、灯、洗、钵、勺等,陶器有罐、井、灶等,银器有指环,还有大量的五铢钱。特别是其中的羊形琥珀质地饰件和羊形铜灯,造型精美。
M3位于最南边,是座单室墓,长5.36米。甬道、墓东墙以及墓顶已不存,墓室内因早期被扰乱过,在墓室内淤积土中有大量的钱币,数量在4座墓中最多,此外只出土了陶甑、铜灯等几件器物。
M4位于M1南侧,在M1和M3之间,由前、后室组成,成凸字形,通长8.6米,墓顶未见。该墓的前后室间的门与墓门不在一条线上,而是偏南。除五铢钱以外,墓中出土的器物数量仅次于M2,有陶灶、陶灯、铜炉等20余件器物,特别是其中的5件青瓷器,有罐和唾盂两种器形。
这4座墓葬,从位置、布局、出土器物、墓砖花纹、墓室结构等方面推测,应该属于一个家族墓葬。这次考古发掘所获的成果,为研究汉代合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丧葬习俗、建筑技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