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对北魏孝文帝长陵陵园全面考古勘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6-21]
新华网郑州6月16日电 (顾立林 张亚武) 河南洛阳市文物工作者日前首次完成对北魏孝文帝长陵陵园的全面勘探调查,初步查清了陵园的布局,发现陵园围墙、大门、建筑等基址。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调查项目“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的一部分,今年2月至5月,河南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的文物工作者对北魏孝文帝长陵陵园进行了全面勘探调查。
北魏孝文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又称元宏,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为适应统治中原的需要,他迁都洛阳,积极倡导和推行汉化政策,他的改革使北魏以“华夏之兴邦”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北魏孝文帝长陵位于孟津县朝阳镇官庄村东,附近一大一小两个土冢。大冢为孝文帝长陵,小冢为孝文帝文昭皇后陵。由于年代久远,目前除墓上巨大封土巍然犹在外,陵园其他地上建筑已荡然无存。
考古工作者介绍说,此次勘探发现了陵园的围墙、大门、围墙外的壕沟、陵园内的建筑基址和排水设施,勘探表明,陵园为长方形,其夯土围墙东西长440米、南北宽390米,墙厚3至4米,陵园总面积17万余平方米,围墙外有3至4米宽的壕沟。根据封土形状、墓道朝向等,考古工作者认为长陵继承了东汉的皇陵葬制,与少数民族葬制有明显区别,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反映,但较东汉又有所变化。
据介绍,中国文物工作者对东汉至南北朝皇陵葬制知之甚少,此次长陵陵园全面勘探与调查,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皇陵葬制有重要价值。
洛阳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古代都城,前后有十三朝在这里建都,建都时间长达千余年。在洛阳周围分布着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数百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形古墓冢,在邙山土岭上星罗棋布,刘秀、元宏等数十位帝王,张仪、樊哙、班超、狄仁杰等数千位将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生等众多外邦国王,乃至刘禅、李煜等亡国之君,都安息在洛阳城北这几十里的土岭上。至于一般富贵人家的墓葬,更是不计其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