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州窑坐落在赣江中游的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西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民窑,这里是我国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故里。现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初春时节,我在吉安市博物馆副馆长黄年凤陪同下踏访吉州窑遗址。
吉州窑遗址离吉安市并不远,才18公里。我们一早起来,驱车前往永和镇考察。22座如岗似岭的古窑包跃入眼帘。初升的太阳给吉州古窑披上金装,轻轻的薄雾缭绕四周。窑址旁边那座高高耸立的本觉寺塔,斑斑驳驳,显得古朴而挺拔,为吉州窑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晨曦里“老表们”悠闲地行走在大街上。街巷小道用废匣钵片嵌砌成各式各样图案花纹纵横交错,尽显古瓷城的风貌。
在窑址的管理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过一条长长的木板浮桥,来到窑址保护棚。此处龙窑与浙江省龙泉窑“依山而筑”不同,是采用平地堆建的方法,长长的龙窑遗址出现在眼前,斜长38.8米,宽4米。窑址保护棚已严重破损,站在里面,抬头可见蓝天,低头满目古瓷片、窑具。黄年凤女士告诉我:“吉州窑创烧于晚唐,兴盛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落于元末明初,前后约600年。永和镇同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为宋代三大名镇。当年是‘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华之地。1980年省文物部门对吉州窑进行首次发掘,面积达1290平方米,出土历代文物4500余件,轰动了世界。”
吉州窑工匠为推动我国古代瓷业发展,积累制作技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善于学习当时定窑、磁州窑、龙泉窑、建窑的艺术,又独具风格,创造出“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等别具匠心的名贵产品。1975年,东京博物馆举办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成为传世珍品,日本国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吉州窑的釉下彩绘对景德镇元青花的崛起,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据文献记载“今景德镇陶工,故多永和人”。
这里生产的瓷品类多达120余种。青釉的碗,乳白釉盏,芒口印花碟,黄褐釉高足杯,彩绘三足炉,黑釉四系罐,酱褐釉盆等,五花八门,绚丽多彩。胎骨有灰胎、白胎、米黄胎等。有些器物若不是在窑址亲手拾得碎片,我也许会误认为越窑、湖田窑等地的产品。
我在江西省文物考古所参观当年发掘的实物时,发现吉州窑瓷器的施釉很不规则,往往在胎脚和圈足处露出胎骨,露胎处可见修胎时不工整的刀印痕迹和生硬的棱角。这样的缺憾,成为吉州窑的重要特征,而仿品则修胎平整,缺少了自然粗犷的味道。
吉州窑是我所见过的窑址中保存较好的遗址。吉州窑的文化历史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它在中国陶瓷史上闪烁着夺目的光辉。(钱汉东)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