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清明上河图》轶闻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4-22
 古代许多名画,闻而不能目睹。不久前在番禺宝墨园看到《清明上河图》,虽是浮雕壁画,却也令人略窥全貌而一洗眼光。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张择端的杰作。原作高25.7厘米,长527.8厘米。这幅以北宋京城汴京为背景的长卷,构思独具匠心,气势恢宏而描绘细腻,气象万千而井井有序。据粗略统计,画中各式人物不下八百,无一类同,春郊、河岸、码头、虹桥、城门、街市,车船轿子、牲畜、建筑群落,应有尽有。作者的艺术才能相当卓越。

按“清明”一词,首先是“政治有法度、有条理”之意,故古人常用“天下清明”、“清明之世”表太平盛世。宋代喜欢粉饰太平,此卷要表现的恐为当时汴京“政治清明”的繁荣气象,未必专指清明这一天。

据有关记述,《清明上河图》问世后,历经曲折流传。最初被宋徽宗收藏于宫内。宋徽宗虽非第一个喜玩字画的皇帝,却是最早在宫内办画院的皇帝。北宋亡后,此卷辗转流落金邦,成为私人收藏家之物。但到元初又再重入内府,不料却被装裱匠以摹本偷偷换出,真迹从此流入民间,直至明代才在大理卿朱鹤坡手中出现。后来又在徐赙、李东阳、陆完等人中数易其手。万历6年为太监冯保所得。其间,穆稗官野史还记有严嵩父子为得此卷不惜杀人害命传闻。清代时,此卷被毕沅所收藏。乾隆44年,毕死后被抄家,画入清宫。到1925年,傅仪将画盗到东北。最后于1957年归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近千年来,围绕此画发生过无数传奇性的故事,而至此尚有续闻。为妥善保存这件珍品又能为世人观赏,著名女画家冯忠莲受命临摹此卷。她于1962年开始又断续历经18年才把这巨制临摹下来。冯忠莲祖籍广东顺德,世居天津。我们现在能一观《清明上河图》全璧,乃得她之力。 (林超)稿件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