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考古学家也许会考证出吴哥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几个世界第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4-20
  柬埔寨给人的强烈印象是一种反差: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贫弱。

  昔日辉煌的见证是吴哥。几乎每一个到过吴哥的人都被吴哥遗址的规模之大、文明之发达、雕刻之精绝所震撼。若不是一个雍容大度、恢宏博大的文明怎么可能创造出那种摄 人魂魄的“高棉的微笑”。

  然而这伟大的文明却突然衰落了。吴哥文明的辉煌时代是在9世纪至14世纪,在中国正是唐宋时期。唐宋文明绵延不坠,唐诗宋词泽被今世。吴哥的命运却相反,写在树叶上的思想随着树叶腐烂了,否则后来的考古学家也许会考证出吴哥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几个世界第一,幸运的是吴哥的城池和庙宇是石头建造的,否则早就灰飞烟灭了。这也是技术影响命运的一个例证。

  吴哥文明衰落的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仅仅几百年,吴哥就被遗忘在了丛林里。吴哥重返世界,媒体都说是法国博物学者亨利。莫哈特的功劳,吴哥是被他在1860年发现的,他当时正在那一带的热带丛林里捕蝴蝶。其实不能说是亨利。莫哈特发现了吴哥,偌大的吴哥遗址即使是被丛林遮掩,当地的人也熟知那里有一座石头城,亨利。莫哈特也是听说丛林里有一座古代城池,并且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才找到吴哥的。这种情况与所谓的西方学者发现墨西哥丛林里的玛雅文明和安第斯山中的印加文明一样,甚至还包括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等,这些根本就谈不上发现,而是谁掌握了话语权的问题。衰落的文明丧失了话语权,剩下的就只有被发现的份了。

  从吴哥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的衰落以至被世人遗忘,还有一些古代文明的辉煌不再(如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等),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文明的中心在空间上是不断地转移的,在时间上是起起伏伏的。即文明强弱变、大国有兴衰。

  有一个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写了一本影响很大的书《大国的兴衰》,他以距今500年为尺度,考察了世界上大国崛起和衰落的规律。

  根据肯尼迪的理论,大国的衰落主要是因为没有处理好钱怎样用的问题,即把钱用在增强军力和发展经济的比例没掌握好上。肯尼迪认为大国总是避免不了要进行战争,所以需要将国家的很大一部分财力用于研制和生产武器,这就可能有损国家长远发展的经济基础。“如何确保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之间的平衡发展”,是避免衰落的关键。肯尼迪的最佳答案是“利润和军力齐头并进”。

  肯尼迪用他的理论解释了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崛起。

  但他的理论只是一家之言,未必十分准确。据说吴哥王国的衰落,既不是把钱用在了军事上,也不是用在了经济上,而是用在了建造大量的佛寺和那种有着神秘微笑的大佛上。

  肯尼迪描绘的大国兴衰也令人失望,因为这种理论给出的世界是一个军事竞赛的世界,是类似中国的“战国时代”。这种理论暗含的前提是世界上各个国家面临的是一种“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丛林环境,即使你不吃人,别人也要吃你。谁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世界就是谁的,或者是就听谁的。这种理论是一种典型的西方文化的产物,西方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自从14世纪文艺复兴和16世纪近代科学在欧洲发生以来,使西方文明上升为全球的主导文明,这种文明有许多伟大之处,但其中蕴含的竞争和征服的精神把世界拖入了一种无休止的军事竞赛和一次次的战争中。

  中国学者盛洪对大国兴衰这个题目也很有兴趣,他将人类文明的发展分为战国---帝国---战国和战国---帝国---后帝国几种模式。他认为战国---帝国---战国这种模式不可取,西方文明的方向就是这种模式,他认为战国---帝国---后帝国(天下主义)这种模式是中国文明的模式。他说:“当前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领导要更替,并想分析领导更替的规律是什么,从过去的历史看已有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四霸了,还有将来的第五霸就不说了,这使人想起春秋五霸,但这是中国人的理想吗?那么中国人强大后是否也会玩西方的那种游戏呢?像美国那样充当世界宪兵,或是打英国一顿把鸦片战争的钱拿回来?我说这不是中国人的理想,而这也正是中国人独特的地方。中国是惟一解决了、结束了战国时代,实现了天下主义的文明,使得这个区域发展起来,不是借助武力,而是依靠了一种非常丰富的文化传统。所以中国人,因为占世界人口比例太大了,就有他的使命,按照我的话说就是结束战国时代。我们返观过去的一百年,我们振兴中华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看上彩色电视、坐上小轿车吗?是为了报一箭之仇吗?我说不是,我认为中国人的使命和理想就是在全球领域里消灭战国时代,为万世开太平。"

  高棉的微笑实质上是一种东方的神的宁静的、静穆的微笑,这是一种区别与卢浮宫中蒙娜丽莎那种被称为“体现了人的自信”的微笑。前一种微笑在与后一种微笑遭遇时,曾经累遭失败,但是正是柬埔寨丛林里露出的那一抹微笑,才是一种体现了人类希望的“永恒的微笑”。
作者:单之蔷 (编辑:思琴)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