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中国宝物捧回家?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4-15]
海底发现唐朝宝船目前开始公开竞标 新闻提示:这是一次传奇般的人生旅程,起点在德国一座为建筑公司浇筑水泥柱的噪音刺耳的工厂里,终点是世界上许多城市竞标世界上最大宗的9世纪中国珍宝。这一旅程的主人就是47岁的德国人蒂尔曼·沃尔特法恩,他从东南亚海域打捞出了一批价值连城的中国珍宝,一夜巨富。
■远赴印尼寻宝
蒂尔曼·沃尔特法恩原本在德国一家水泥公司工作。很多年前,跟他一同在公司工作的一位印尼雇员曾提起,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勿里洞岛水域有一条沉船,船中可能有珍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沃尔特法恩立即对这条沉船产生了兴趣。他与那名印尼雇员一起去了一趟印尼。此行不仅改变了沃尔特法恩的一生,还使世界考古史上最大的一批古代藏品浮出水面。
后来,沃尔特法恩索性放弃了自己在德国的工作,举家迁往印尼。沃尔特法恩阅读了有关大量勿里洞岛的书籍。他了解到勿里洞岛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海上干道之一,现在这里仍旧经常有海盗出没。沃尔特法恩还与当地渔民成了朋友,这些渔民拿出许多潜水时找到的破碎的陶器给沃尔特法恩看,这更坚定了沃尔特法恩寻找宝物的信心。
■发现中国沉船
沃尔特法恩后来告诉一家德国杂志说:“我潜水到了一处好似珊瑚礁普通截面的地方,事实上,它是个水下土墩,大小如同一座小山,不过这座‘小山’是由数万件陶瓷制品堆积成的。”
沃尔特法恩从海底共打捞上6万件物品,其中包括陶瓷酒壶,茶碗,刻有浮雕的金银餐具,这些物品已有1200年的历史。这些珍贵物品都是产自中国唐代的陶瓷制品,当时的中国商人将中国的瓷器装上阿拉伯的独桅三角帆船上,然后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度以及现在的沙特。这艘阿拉伯船的残骸夹杂在财宝中间,研究表明这艘船可能是在穿过爪哇海的途中,遇暴风雨袭击后,撞到印尼卡里马塔海峡的水下暗礁沉没的。
■折射古代中国
在发现这些陶瓷制品以前,考古学家们推断,在1200年以前,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不知道当时的唐王朝已经开始建立海上贸易线,并且希望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然而,在发现了这艘沉船后,考古学家们对9世纪中国的认识大大改变。考古学家表示,“巴图希塔姆号沉船(这是沃尔特法恩给自己的海底发现起的名称)”告诉人们,在1200年前,中国已开始发展其海上贸易,以替代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上海参加竞标
现在,这些珍贵的物品保存在新西兰一个安全措施十分严密的飞机库内,并开始公开竞标。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上海一个市对这批宝物进行竞标。考古学家希望,无论最终谁是这批宝物的所有者,他们都应该在自己的博物馆展出这些无价之宝,让人们了解这些来自中国黄金时期的瑰宝。(杨孝文)稿件来源:现代快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