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物品收藏渐成时尚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4-08]
主持人:在七千万收藏大军中,瓷器、玉器、邮票、钱币、火花、门券等几大类占据了整个收藏队伍的九成以上,而与人们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的所谓民俗物品,由于材料质地相对粗糙,有些体积较大,因此涉足者不多。但这些出自民间的东西所蕴含的那种返朴归真的艺术气质,是宫廷美术和文人美术所无法企及的。近一两年以来,在北京的东郊,出现了几处专门经营古旧家具等民俗物品的市场,而且十分火爆,也成了收藏爱好者淘宝的新去处。
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有一条小街中外闻名。在这条连北京市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街里,分布着100多家古旧家具店。每天进进出出的大多是在城里上班的白领和外国人。自幼在北京城里长大的赵小贝,如今是这条街上一家店铺的老板。他说,自己十几年前刚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这里的顾客并不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怀旧的人越来越多,这条小街也开始热闹起来。大家认为到这里买家具,有一种进村淘宝的感觉,和商场完全不同。
鲁班明清家具城总经理 赵小贝:这都是镶进去的,这里头有绿石,有黄杨。您自己看是不是石头的,这都是石头啊。
记者发现,这里的店铺不仅卖家具,还有一些来自民间的石雕摆件,轿子、木车、牌匾等。这类物品年代不太久远,大部分是清末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各地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过的物质文化遗存,有的经过重新加工,摆在了前来淘宝的都市人面前。
鲁班明清家具城总经理 赵小贝:旧的占90%左右,有些新的,但是我卖的时候跟人说,但我设计的东西呢,摆在这儿。所以如果说外国人有订货的呢,我成批的生产。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人喜欢摆点老东西怀旧,于是买家具开始把使用作为首要功能,同时要求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鲁班明清家具城总经理 赵小贝:像这种椅子,一句话,坐,板直,让人看呢,一句话,有点官气或者文人那一套,坐像坐,站像站。
据说,这条街每个月都要走上两三个集装箱的货,来的人多了,配套设施也显得跟不上了,村里正在扩建新的市场。离开高碑店,记者又来到位于东南四环交界处的十八里店乡吕家营村。这个村子里大部分院落都租给了经营旧货的商贩,大大小小有一百多家,规模大的有上千平米的库房。村里正在建设中的市场也能容下上百家商铺。与高碑店相比,这里的东西则更为丰富,可谓名副其实的民俗物品集散地。这里有时一天能从各地运来几十车的旧货,从家具,门窗,木刻,石雕,到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农业生产工具等,可以说应有尽有。而且大多是刚刚从外地运来,具有原汁原味的民间气息。
经营者:就几十元钱,50元钱左右,这种东西,怀古吗,怀旧吗,你现在都是现代的了。他有许多都是从很贫困的地方,他发财了,他现在都要怀这个旧,你像这所有的旧家具,也是怀这个旧。
由于这类物品不受国家文物保护法的保护范围,在民间也长期不受人重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青睐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是整车整箱抢购。以至于这20年中有不少优秀的民俗艺术品流失到国外,大到生产生活用具,小到桌椅板凳,门神、对联和各个地区有特色的家具和建筑构件。
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 贾文忠:这些东西主要都是过去民间工艺生产出来的,随着我们现代化发展的加大呢,很多东西呢民俗的、用手工做的东西呢,逐渐被淘汰,所以有些工艺都没有了,消失了就古典家具而言,现在做古典家具的人很少,基本都是现代化、机械生产,所以原来那种刻工,那种手工,或者那种做榫的工艺目前很少有人来继承,继承的人不多了。
贾文忠说,目前市场上经营的民俗物品主要是迎合人们怀旧心理的需要,北京人买房的人多了,房间越来越大,这些门窗阁扇和古旧家具正好成为家居的一种点缀。另外,中国古典家具美观大方,实用便宜,深受外国人的欢迎,这都是市场火爆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藏正逐渐走向大众。
顾客:好多外国朋友每次到我家以后,无论是家具,还是地毯,都让他们有一个浓厚的兴趣,反映中国文化历史啊。
值得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民俗物品,现在到这些旧货市场淘宝的顾客中,国内客户已占到一半左右。 稿件来源:央视国际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