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欣:多变求新是书法创作的生命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4-04]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令人难以想像如此丰富的篆、隶、草、楷、行书法作品竟出自他一人之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令人难以想像这样成就卓然的书法家竟如此平常与平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田雨欣———全国政协书画室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家联谊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书法客座教授。
在他名为“云水斋”的书斋中,田先生向我们展开了真、草、篆、隶、行五种字体的《孙子兵法》手卷。手卷宽一尺多,长则因字体不同而不同,最长的草书手卷25米。其它各体一般在十四五米左右,我们仔细端详那一行行俊秀、典雅的蝇头小字,不禁脱口而出:“太美了,真了不起!”《孙子兵法》全文5998字,加上题目、落款,共计6000多字。田先生自豪而又动情地说:“五种字体为一套,我已历经十几年,每日清晨五点即伏案笔耕,如无授课、外出会客,我就伏案一天。每一字,每一笔都不敢苟且,不曾敷衍,如若长卷中出现错误,就要推倒重来。尽管有时头胀目眩,手腕麻木,只是稍事活动一下,然后再写。”
除了《孙子兵法》手卷外,田先生还展现了各种经文手卷。如佛学经典:《金刚经》、《无量寿经》、《般岩波罗蜜多心经》以及《华严经》。道教经典如《道德经》等。抄录这些经文,除草书外,还有其他四体。这些手卷都算起来,光文字也有100多万,更不要说田先生在那文字背后的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田先生说:历史上王羲之、智勇等书法大家,除了他们的天分条件外,哪一个不是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不要说和他们比,就是我的恩师启功先生,八十多高龄时,仍每天习字,笔耕不辍。我和他们比,真是天壤之别了!但我只记住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自己虽愚拙,但勤能补拙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田先生从事书法教学几十年,曾先后应邀在中南海业大,北京大学中文系留学生部、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全国政协从事书法讲学及举办讲座,教过学生逾4000人,还应邀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撰写了30万字的《大学生书法教程》以及楷书、隶书、行书的毛笔、硬笔字帖多种,田先生说:“我热衷于书法教学,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外人士,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中国书法;其次是在教学中重新学习,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
多变求新是书法创作的生命
田先生为书之道,一直主张先继承后创新。他认为没有继承而谈创新,等于缘木求鱼,而没有创新,书法艺术同样会失去生命力。
师古而不泥古,不但是田先生的刻意追求,而且在实践上更是成就斐然。如隶书凝重古朴,极具魅力,学隶不可不学汉隶,但汉隶诸流派又各有特色,田先生通过长期临贴和研读比较,认为《张迁碑》古朴有余而秀美不足;《曹全碑》秀美有余而古朴不足。田先生决定吸收两贴之长,而避其不足,又将行书笔法、篆书笔法柔到隶书中,加之在行笔时又有自然断开之笔触,因而他的隶书古朴凝重却不呆滞,活泼飘逸却不轻浮;在墨色和用笔上,讲究浓淡、枯润和粗细对比,结构上注重疏密合宜、向背分明和重心平稳,行笔又透着浓重的金石味,给人以全新的感受。(文艺) 稿件来源:工人日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