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投百亿建26项文化设施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4-01]
项目中包括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政府已正式批准该建设计划
本报讯 2003年至2007年,广州将投入107.0092亿元,建设包括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内的26个文化设施项目。由广州市计委制定的这项庞大建设计划,日前已获市政府正式批准,并由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实施。
以文化广州为建设目标
根据市计委制定的《关于加快广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广州在5年内将遵循“城市发展以文化论输赢”的理念,围绕建设“文化广州”的目标,确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布局、数量和规模。同时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分段实施的要求,合理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文化项目,调动全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对全市文化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使广州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发展事业达到一个新水平,强化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
重点突出项目重点建设
在资金投入方面,这批文化基础设施将按照“政府投入公益性项目建设,扶持、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非公益性项目建设”和“适度超前,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建设。目前初步确定的26个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7.0092亿元,其中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约92.803亿元;一般项目10个,总投资2.55亿元;预备项目7个,总投资约11.6562亿元。这批项目包括省投资建设的4个项目,总投资为33.803亿元。
大多资金通过社会筹集
广州此次还将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文化设施投入多元化。如今已初步选择广州日报报业文化广场、广州影视音像制作基地和广州杂技艺术中心等项目向社会筹集建设资金,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据悉,在总投资约73.2062亿元的广州市投资建设的22个项目中,市政府安排投资仅为9.49亿元,其余60多亿元资金将通过社会筹资和企事业单位自筹解决。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进这批项目的建设,广州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给予政策扶持,并在规划和用地等方面加紧报批和实施。
部分项目将实行代建制
为有效控制文化设施建设超投资情况,广州这次还将选择部分公益性项目采用“建、用分开”的代建制或总承包的形式建设,实现控制投资和工期的目标。据介绍,目前市计委正与相关项目单位共同研究,制定文化基础设施实行代建制的具体办法或实施细则。其他项目则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由市计委与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严格按批准的规模建设,控制投资,超支不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联席会议制度保证建设
据介绍,为保证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调控作用,广州此次还将建立市文化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由市计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厅、市建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等单位共同参加,及时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确保各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 相关背景
广州现有文化设施相对滞后
在广州大手笔建设文化设施的背后,是广州现有设施相对滞后的隐忧。市计委制定的《关于加快广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指出,现有文化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已不能适应广州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
据介绍,自1996年以来,广州市先后投资约20亿元,建成了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完成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馆的装修和粤剧团、杂技团、歌舞团、木偶剧团等团址的改造,展开了对南越王宫署遗址的挖掘及保护工程,并正式启动了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尽管如此,作为区域性的文化中心,广州还是缺乏了一批独具特色、规模较大、设施先进、品位高雅、功能完善的文化设施。此外,广州现有文化基础设施还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广州图书馆藏书人均拥有量少;广州市的影剧院、书店,大部分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建筑物,且绝大部分集中在老城区。文化基础设施不足和布局不合理制约了广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2003年至2007年广州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计划表(单位:万元)
(表略 详见报)
本版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姚伟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