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无学识无以成大家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3-30
有人写文章,说收藏家应具备学识、闲暇、钱财、胆略几个要素,都对。其中的学识,是收藏家眼力的主要依凭。学识眼力是成就一名收藏家的关键。其余的都不很难拥有,唯独眼力难得。

纵观一个世纪以来的收藏史,有成就的收藏家都知识渊博、眼光独到。国家文物局首任局长郑振铎,学者收藏家张伯驹、周叔、邓拓,是最好的证据。健在的朱家蟳、王世襄、耿宝昌,成就他们眼力的同样是学识。启功先生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中出场的时候,带着中国书协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古典文学教授3顶帽子(现在又加了一顶中央文史馆馆长的帽子),白岩松问启先生最看重哪顶帽子,启先生回答是古典文学教授的帽子。启先生当然也是鉴赏家、收藏家,从其答话,可见学识是多么重要。史树青先生,当今中国文物收藏界代表性人物。史先生对郑振铎、张伯驹、邓拓等已故学者收藏家推崇备至,他自己的学问足以令我等后辈敬服,成就史先生这位通人鉴赏家眼光的,是读书。我追慕史先生16年,每每谈及文物收藏与鉴赏,史先生都离不开谈读书。史先生鉴定(赏)文物,使大脑记忆库中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好玩儿得很。史先生鉴定过程中广博知识的应用,今天罕有人可以比肩。著名古陶瓷鉴赏家张浦先生也是我追慕了16年的老师,张先生利用古瓷标本讲鉴定是其特色外,也非常重视讲读书,他说多读书可以举一反三。张先生不管多忙都不忘读书,他的眼力是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

文物收藏圈内是这样,圈外又何尝不如此。20世纪后半叶,已故柯灵先生人品文章叫得响,艺术鉴赏的眼力也好。街头卖的泥塑作品,别人看不出奇妙,他悉数收藏,令艺术鉴赏家赞赏不已。著名杂文家何满子先生,不进今天的人造景点,而宁可吃苦跑去西北一隅的霍去病墓前观赏古老的石雕,从其日月的光照、风雨的剥蚀中体味2000年沧海桑田变化的艺术真谛,其洞察古今的艺术眼力,来源于大量的阅读。美学家金维诺先生,前些年冒风雪严寒,到赣西山区,翻出了与大雅之堂无缘相见的民间剪纸艺术精品,令在场的我们江西文博界“专家”茅塞顿开。金先生的点睛之笔,谈的同样是读书。文化大师张中行先生所收藏的砚台、书画属一流,眉宇间闪烁的智慧之光,用他自己的话说,“眼力一多半来自读书”。(文先国) 稿件来源:市场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