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给予的是“财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3-27]
主持人:从小就练习书法的荣宏军先生,一直钟情于中国的书画作品。当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开始学习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在1993年的时候,他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古旧书籍、字帖和拓片等。为了汲取老一辈国画家的精髓,荣宏军先生就开始收藏一些中国书画作品,通过收藏,荣宏军先生找到了一种特有的精神寄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荣宏君先生的藏品。
解这是一个简陋的画室,可是对于荣宏军先生来说,则是另一番天地。这里有过欢笑,这里也有过痛苦。多少个不眠之夜,一幅幅精心的画作,都是在这间小屋里完成。自己能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荣宏军先生非常感谢老师的指教和朋友们的帮助,特别是著名的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的关爱,使他对收藏有了全新的认识。
荣宏军:这一幅作品是我的一个朋友,在去年的秋天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北方的一个市场,一个收破烂的人发现了一张画,但是这张画没落款,不知道是谁的画,就一方印,然后我就过去了,过去以后,看到这幅作品,我一看是王雪涛先生早期的作品。当时这幅作品可能是一个四条屏,这是第四幅,没落款,不知道什么缘故给流失了,这幅作品当时非常的破旧,我当时就拍板给买下来了,我把这幅作品拿了以后,当时没有装裱,我又让史树青先生去鉴定,我的老师,史先生看到了以后,很肯定的就说,这是王雪涛四十岁左右的代表作品,然后老先生就给我题了,竹石群蜂图的石坝,王雪涛做,史树青题。
老师的鼓励给了他极大的信心,荣宏军先生说,自己收藏一些书画是为了学习前人的绘画技巧。只要有书画展览,他都要去看看,如果有适合自己收藏的作品,他都要买回来。
荣宏军:这一幅长帘是我国已故的著名的书法家,书画史家,中央美院的教授王森然先生,在李苦禅先生去世以后写的一幅挽联,这是我在潘家园市场上很偶然的一次机会遇到的这个作品。王森然先生写完这幅挽联的第二年,他也与世长辞了。这个作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红学家和学者,周汝昌先生写的一幅红楼梦的作品,写的是红楼梦的诗。周先生别人都称他是著名的红学家,周先生很少把自己的作品送人,这幅作品是我在一个朋友那看了以后,用我自己的作品换了好多跟别人交换的。可以说叫夺人所爱了。
是朋友的慷慨,使自己得到了难得的一幅珍品。荣宏军先生体味到,在收藏过程中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需要自己去补充,去学习。他想提高自己的书画鉴赏能力,为此,他悉心向专家请教,在老师的亲身传授下获益匪浅。
荣宏军:有一次我们在外地发现了一幅书法写的是《放鹤亭》这首诗,看落款是云青,店主就告诉我们这可能是一张民国时期的书法,因为他不了解云清到底是谁,但是史先生悄悄地告诉我,云清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大书法家,也擅画山水,咱们问他多少钱,把他买下来,结果这个摊主不了解云清,就是末云龙这个人了,开价开了2000块钱,我还到800块钱,然后这个摊主同意了,然后我当时带的钱还不够,我跟史先生借了400块钱,把这幅书法买下来了。
作为一个青年画家,荣宏军收藏字画主要是为增强个人的素养和历史知识的素养,他牢记老师的教诲,一定要学古人!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怎么打进去呢?就是经常的不断的研磨前人的作品,零距离的研磨,这是提高自己画功的最好捷径,因此荣宏军就尽自己的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的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画作品。
主持人:梅花香自苦寒来,荣宏君已经品味到收藏带给他的创作灵感与乐趣,收藏给他增添了更远大的目标。 稿件来源:央视国际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