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谁来揭开佛山大旗头村神秘的面纱?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3-17
除拥有清代古建筑群独特的古村风韵之外,大旗头村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古村一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存在着不少值得人们探寻的疑团:

  武将重文为哪般?

  该村有一个明显的“文房四宝”景观,据了解,那是郑金寄望后代“读书做官”之意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郑金是一个武将,一般来说武将都希望自己的后代继承父志,从戎报国。但在封建社会里,很多时候武官要下跪,而文官则不必如此,因此,“文房四宝”景观,反映出郑金希望自己的后代读书做官。

  也有说法认为,郑金自幼刁钻横蛮,缺乏学识,靠武力打拼人生,深以为苦,因此希望后代发奋读书,文人辈出。

  三水区文化部门的一位人士表示,郑金将“文房四宝”融于建筑之中,不管他的本意如何,这对后人还是具有教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

  御赐玉雕大白菜?

  据《三水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郑金做60大寿时,慈禧太后赐亲笔手书的“寿”字匾和“云台笃庆”四字、以及一樽碧绿玉雕大白菜,并赐兵部尚书衔。

  慈禧亲笔手书的“寿”字匾高近2米,宽1米多,由樟木做成,“寿”字上方盖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方印,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目前,该“寿”字匾收藏于区博物馆。令人惋惜的是,慈禧赐给郑金的玉雕大白菜则流落民间,不知所踪。关于玉雕大白菜究竟流落于何方众说纷纭,据说有人曾在台湾见过该玉雕大白菜,也有人称在北京见过。真有御赐玉雕大白菜之说?另外,慈禧赐给郑金的寿仪也有点玄,赐“寿”、赐“云台笃庆”、赐兵部尚书衔,人们都容易理解她的用意,然而赐碧绿玉雕大白菜却是为何?

  地下是否有宝藏?

  对于外人来说,大旗头村到处都是谜,但对于该村的村民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直至现在,该村的一些村民还认为古村地下埋藏有宝物。

  郑氏后人郑谦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知青下乡插队到大旗头。当时,村民便在郑金的后花园建造房屋让知青们居住,在挖地基的时候,有村民竟然挖到了黄金。

  郑谦说:“到底挖到了多少黄金,只有当事人知道,外人一概不知,只是大家都清楚挖到黄金这回事,因此大家就猜测这条村的地下还埋藏着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但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有这些东西,谁也说不清楚,因为大家都不敢、也不愿意挖自己的祖屋。”

  古村格局属哪种?

  大旗头村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晒坪、广场、池塘兼备,规划科学,布局协调,风格统一,全村后高前低,每家院子的地面都是斜的,这是为了便于排水。据有关人士介绍,关于大旗头村建筑群的格局,说法至少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大旗头村的格局在清代的粤中地区是比较常见的,称为“梳式布局”。这种说法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第二种说法认为大旗头村是“变化了的八卦图形布局”。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大旗头村是“棋盘布局”。

  郑金究竟葬何方?

  大旗头古村是郑金所建。郑金是乐平大旗头村人,原名金星,字心泉,绰号大口金,降清后改名郑绍忠。清光绪年间,郑金曾任广东水师提督,被赐予兵部尚书衔。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郑金病故,终年62岁。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在广西、东莞虎门和大旗头均有郑金的墓地,日前南海狮山一何姓人士也宣称当地有郑金的墓地。因此,郑金死后究竟葬在何方至今仍未有定论。

  区文化部门的一位人士指出,郑金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病死家中。根据古时习俗,人死后一般葬于家乡,而且大旗头村的郑金墓地有“御赐祭葬”的牌匾,既然是“御赐”,估计应该葬于此地。

  而大旗头的一位村民则说,几十年来,郑金的这个墓地从来没有人修葺过,也未曾见过有人来拜祭,估计只是一个衣冠冢。(智慧黎永成)(来源:佛山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