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七十多种传统民间工艺已有十一种失传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2-25
 “有上海地方特色的70多种传统民间手工艺美术作品中,除了11种已经失传外,还有不少濒临消亡。抢救民间艺术刻不容缓!”这是记者昨天从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获知的。


  为了配合全国文联倡导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对上海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轨迹和趋向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挖掘,发现70多种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中,11种已经失传,它们分别是顾绣、顾振海墨、谈仲和笺、瞿壶、王懒轩铜鼎、张六官银器、高桥锡器、孙雪居的宋嵌、鸽铃、丁娘子布和濮刀。上海的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露香圆的顾绣和顾振海墨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间。顾绣是将一根丝线劈成十数根,因配色匀称而闻名于世;顾振海墨更是一墨难求,只送不买,送过一锭的不再送第二次;而谈仲和的纸笺,首次把花纹印入纸中,是我国最早的水印花纹。这些民间工艺美术有其特殊的制作工艺流程,大多是家族传承,没有文字记载,因此一旦失传,即使再制造出同类产品,也很难达到同等水准和原有韵味。


  普查、梳理的过程中发现,不少现存的民间工艺美术濒临消亡,如嘉定竹刻、灯彩、黄杨木雕、面塑等,都因后继无人面临消亡,有的即使有传人,也已转行干其他行当。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吴祖德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由于机器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挤压费工费时的手工操作,如一件简易的微雕,花上十天半月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机器只需数十分钟。同样一件工艺品,由于成本、价格差异太大,致使手工制作的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其次,正因为利润空间挤占了民间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在低成本的逼迫下,粗制滥造的手工艺品比比皆是,手工艺品渐渐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


  目前,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上海艺术研究所等正在编撰反映上海工艺美术发展状况的大型画册。他们不仅注重发掘民间工艺美术,还把濒临灭亡的艺术品的发展、形态、工艺流程作详尽记录,使之保留下来,以供后人鉴赏、仿造。来源:东方网-解放日报记者顾咪咪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