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八十艺展之特展在深圳美术馆展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2-21]
1991年,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作了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旅行和居住,在他所到过的地方,都有他和他的画架伫立的记录,从而有了一批写生、创作以及与他的生活相关的作品。这些从未在国内外系统展出过的作品,从1月12日起开始在深圳美术馆展出。
这个由深圳美术馆主办、名为“黄永玉八十艺展之特展——黄永玉的翡冷翠”的展览,展示了近100件表现从塞纳河到翡冷翠人文、风情的作品,还有一套反映黄永玉先生旅行生活极富情趣的“旅游个人手册”。展览展至2月10日。
一个意大利语叫Frenze、现在被称为“佛罗伦萨”的地方,有一个非常诗意化的笔名“翡冷翠”。这是诗人徐志摩的译名。尽管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人都这么称呼它,但是,现在的人们并没有将它淡忘或遗弃,因为其中散发了徐志摩赋予它的诗情,同时,又因为画家黄永玉以翡冷翠的生活记忆和丹青笔墨唤醒了人们思古之幽情。无论是在拉丁语还是在意大利语里,翡冷翠名字的含义都是花城的意思。它以一朵百合花为标志。像黄永玉先生和他那一辈的画家,文艺复兴和米开朗基罗,大卫和翡冷翠商人之妻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都是心中的神圣,因此,翡冷翠也就成了一个地域的代名词。所以,这个画展中的画除了所表现的翡冷翠之外,还有表现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的作品。
黄永玉先生的翡冷翠之行,充满了创作的欲望,行前有计划,每日有安排。他说:“我想不出比画画更有意思的事。不画画,岂不可惜了时光?”所以,他满载着收获,还经历了那值得阅读的有意思的生活。诗人徐志摩在《翡冷翠山居闲话》中说:“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因此,他认为“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指南针)。”黄永玉先生以艺术的方式读翡冷翠这本书,为我们直观地展现了他的一些思想的根源。这些思想或伟大的或深沉或鼓舞或清明或优美……。
上个世纪初,一些中国的青年人到欧洲学素描色彩,此后,美术在文化中所表现出的中西异同,吸收和排斥,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演化为一个时代的艺术背景。黄永玉先生的画为我们解读中西艺术的异同,特别是印证中西艺术中应用符号的一致性,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视觉图像。黄先生的这批作品以一个东方人的视觉感受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他所表现出的那种有别于西方的风景又不同于中国人的山水,其深邃的文学思考和艺术审视为当代文化积累了重要的财富。
黄永玉先生湖南凤凰县人,1924年生。这个展览作为庆贺黄永玉先生八十华诞系列展的首展,在2004年春节到来之前在深圳展出不仅为深圳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同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20世纪40年代后期黄永玉先生曾有一段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新中国建立后,他从香港北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木刻、油画、雕塑、设计以及文学的多个领域各有成就。2003年他获得全国美协表彰的10位杰出的艺术家的“金彩奖”。“黄永玉八十艺展”还将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4月)、湖南省博物馆(8月)、广东美术馆(10月)、香港艺术馆(12月)展出。
黄永玉的房子
黄永玉先生在翡冷翠有一所居处,离达·芬奇的故居只有4公里。为了找这所房子,黄先生和他的女儿、女婿走遍了翡冷翠邻近四周的古城。起初他看中了达·芬奇故居隔壁的一座石头平房,因为心存者对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敬畏,而忍痛割爱,当然由这种敬畏所引发的理由有很多。他曾经把看房的过程写信给远在澳洲的黄苗子、郁风夫妇,等到后来决定买下现在这所房子的时候,他也打电话告诉郁风先生。可是这位老太太耳背,还是听错了,以为是买的达·芬奇故居隔壁的那座平房,同时引发了郁风先生后来的一篇文章《伟大幽灵之屋》,并预测“说不定几百年以后,有个法国画家或美国画家看中这里隔壁的房子,却又告诉他的朋友说他不敢住,就因为被一个中国的伟大幽灵镇住了。”真是一个误会。黄先生自己描述他的居所:“这是一个十来户人家的小镇。屋子石头结构,百余年的历史。三层。一层是酒窖。二层有两个大客厅;烤面包的烤肉的大壁炉;另外是阳台,一间卧室,厨房和一件可以举行舞会的惊人宽大的洗手间。三层是三间卧室。”“屋外一座回环的花园,栽着一些松树,无花果和粗壮的樱桃树。山坡顺延下去两个足球场大的橄榄林和葡萄园,据云一年能出产两吨多橄榄油和两吨多葡萄酒。”“橄榄和葡萄园尽头有一道清澈的山泉,以前有座磨坊,现有人在弄矿泉水。黄家的地界至此为止。彼岸是浓密的山林。从阳台远远望去,茫茫一片蓝色的影子。邻居说,天气好时,看得见海。”“芬奇小城在山脚下。莱奥纳多·达·芬奇故居,他的博物馆,教堂,市议会,和沿山的居民和小街都清晰可见。”
旅游个人手册
在德国,黄永玉先生曾经住在一个名为“阿爸来得厉害”的一个农民旅舍内。50美金一天,有厨房、卧室、客厅。这里门外是一片苜蓿地,直到著名的“哈兹曼家族”雪山脚下,估计有四五十里。黄先生在这里常常一个人背着画具、捏了个手杖、从这个城步行到那个城,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因为语言如隔山,他就画了个“旅游个人手册”,并请他的友人爱丽嘉帮忙加注了德文,到了饭店或路口就拿出这个手册,以具体的画面和上面的德文表达自己的意愿,从此,他就方便多了。饭店的服务员见到这个手册,往往笑得前仰后合,还招来了大厨师,因此,“接下来的饭菜都弄得很体面”。这一实用的“旅游个人手册”,虽然不是为了艺术而创作,但是,今天看来,其中不仅有艺术,而且还有一种基于艺术的生活情趣,以及基于生活的艺术幽默。来源:Tom 专稿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