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绍纲旅加风景油画展”将于2004年2月13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幕,届时将展出郭绍纲教授于加拿大多伦多与温哥华两地旅行的油画风景写生66幅,该展览持续至2月22日结束。
郭绍纲,1932年生,中国油画家、艺术教育家。北京昌平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赴俄留学,专攻油画。1960年起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历任油画系副主任、美术教育系主任、副院长、院长。1985年起任教授,并出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理事。1999年获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头衔和俄罗斯政府文化部授予普希金奖章。自六十年代起在穗、汉、津、杭、深、港、澳、加等地举办个人油画、书法作品展览二十余次。代表作有《红帽姑娘》、《盐洲西虎屿》、《珠江口》、《总理与画家》、《留念》、《冯钢百先生像》、《蒲蛰龙先生像》等。出版作品专集有《郭绍纲油画选》、《郭绍纲素描选集》、《郭绍纲油画风景写生》、《郭绍纲画集》及美术教育、绘画基础专著等。
画家对于生活和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与激情。他经常深入生活,到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写生。他热衷于现实的风景写生,以“拥抱”大自然为乐。他认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均来自对大自然的切身的观察感受,只有在写生中画家才能爆发出活的灵感,才能抓住自然界变幻无穷的色彩和极富生命力的笔法。画家还认为,“油画写生永远不能被彩色摄影所取代就在于绘画饱含诗情画意的艺术表现力要高于机械的感光取影。因为写生必然要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感触,有重点的选择与表现。因画家的见识、兴致的区别,个性、风格也由此逐渐形成,并还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写生与画照片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从现实的空间物象中自由撷采,可以提炼、概括物象与景观的精华;后者则为平面的传移摹写,限制了观察的深入和创造力的发挥,更难以获得生动而微妙的色彩关系和笔法语言的张力。”
郭绍纲的油画,语言朴实、醇鬱,笔法凝重、有力,格调淡雅、清新、平和、纯真、娴静。画面在大气势、大色调中求变化,在单纯中求丰富,无论是色彩还是笔法,既概括凝练,又变化微妙,意趣无穷。
前言
“亲近自然,深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优良传统。此次展出的作品完全是取材于加拿大多伦多与温哥华两地的自然风光。
我热衷于现实的风景写生,以“拥抱”大自然为乐。在景观的寻觅中,时因发现美的景点而激动,如不能及时去画,总有难以释怀之感。我总要求自己成为全天候的画家。无论阴晴、朝暮、雨雪,都视为艺术表现自然美的机遇,不能轻易错过。在现场选好最佳角度,是坐着画,还是站着画,完全从表现意境需要为出发点。在可坐可站的情况下,宁肯选择站立作画。因为站着画,挥写、进退自如,便于施展“拳脚”,抒发情感,有利于掌握色彩对比的远观效果。
油画写生永远不能被彩色摄影所取代,就在于绘画应当饱含诗情画意的艺术表现力要高于机械的感光取影。因为写生必然要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感触,有重点的选择与表现。因画家的见识、兴致的区别,个性、风格也由此逐渐形成,并还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写生与画照片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从现实的空间物象中自由撷采,可以提炼、概括物象与景观的精华;后者则为平面的传移摹写,限制了观察的深入和创造力的发挥,更难以获得生动而微妙的色彩关系和笔法语言的张力。
大自然的魅力无穷,我在多年坚持风景写生中享受到它的恩惠是多方面的。这些作品可作为见证。希望广大观众都能分享我的劳动收获和幸福,明眼的观众会从中发现我作画的情感和心境,如能提出宝贵意见,显然会推动我在艺途中的进步致远。
郭绍纲
2004年新春 来源:Tom 专稿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