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京津沪古玩市场掠影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2-10
走进京津沪三地的古玩市场,历史变迁、风物人情,尽现眼底。

近百年来,京、津、沪三地一直是中国民间古玩旧物的集散中心。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这三地的古玩市场愈来愈火爆。
北京作为数朝古都,历来是达官贵族、巨贾富商云集之地,古玩的收藏、交易自然十分兴盛。旧时,北京城南的琉璃厂,就是经营古玩最有名气的地方,因为过去只有显贵、富商才能玩得起古董,因而古玩的交易只是在一个为数不多的人群中进行。做古董行的生意,也有着自己的行规,交易大都在圈内进行,基本不与圈外人来往,这在客观上限制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古玩收藏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收藏投资手段。
眼下,北京的古玩市场主要有5处,它们分别是位于燕莎商城斜对面的兆丰市场、位于东三环南路的潘家园市场、位于琉璃厂的海王村市场以及红桥市场、朝外市场等。在经营上,几个市场各有其特色。兆丰、琉璃厂两个市场的货色档次较高,朝外市场以经营旧家具而扬名,红桥市场以经营工艺品为主,潘家园市场则以旧货货色齐全、交易时间长、客流多而著称。潘家园市场的雏形是1992年初自发形成于朝阳区劲松南路的一个“跳蚤市场”,俗称“鬼市”。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1995年实现了“退街进场”,改建成坐商与地摊兼顾的旧货市场。近期又一次经过改造,其经营面积进一步扩大,所容纳的坐商更多了。
潘家园市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占地50余亩,共有摊位3000余个,实行开放经营、地摊交易,具有典型的民间风情,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其经营者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涉及汉、回、满、侗、维、朝鲜、苗、蒙古、藏等民族,主要经营各种民间旧货、工艺品及古玩。有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玛瑙玉翠、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皮影脸谱、佛教信物、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文革”遗物及生活用品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潘家园旧货市场以独具特色的魅力,火爆京城,享誉海内外,成为外国人及外地来京人员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之一。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目前其古玩市场之多,也名列中国城市之首。除城隍庙的华宝楼、藏宝楼外,还有名闻遐迩的东台路古玩工艺品市场、江阴路花鸟奇石市场、南京西路奇石古玩市场、虹桥地区明清家具商店,以及目前正在渐渐形成气候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文博街市等。至于散落在各区县大街小巷的私人古玩小店,则数以千计。国营古玩商店以广东路上的文物商店、北京东路上的友谊商店、长乐路上的兰馨古玩商行及新开业的上海古玩公司等为代表。
城隍庙古玩市场是上海最大的古玩市场。藏宝楼生意最为兴隆,每逢节假日,有数万人的客流量。由于这里主要是古玩内行及上海古玩小贩的交易、批发中心,藏品的价格相对来说较便宜。再加上这里原是福佑路古玩地摊市场的延续,其名声所带来的无形资产略胜过华宝楼。所以,淘旧货、觅宝者均喜欢来此市场。每逢双休日,藏宝楼都有地摊市场,来自各地的古董贩子们纷纷进场设摊。如果你在清晨四五点钟到那里,还可看见楼外老街上也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地摊,到处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这街景颇有点像古代人们常说的“鬼市”,在天亮后便自行散去。
会稽路古玩商行市场是上海新兴的一个古玩市场,它位于著名的商业街淮海路的南侧。在这里你会找到封建时代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时作弊用的“夹带”以及装日用品和食物的“考篮”,旧时读书人放珍贵手稿的“枕箱”,旧时饭店为人家送菜上门用的“提盘”,大户人家客厅里放的铜质高脚痰盂,旧时妇女的小脚绣花鞋等。过去上海人生活的用品,你都可能会在这里重又见到。近几年,来上海游玩的外国人到会稽路来逛街、淘买上海民俗古玩的人越来越多。短短一条会稽路,各种民俗古玩商品琳琅满目,成为了解旧时上海民俗生活的绝好去处。
现在人们去了天津,不再仅仅是去劝业场购物,去南市食品街品尝美味,去杨柳青看年画,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对沈阳道古物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天津找沈阳道很容易,就与大名鼎鼎的劝业场隔街毗邻,门口是一座5米高的牌坊,雕梁画柱,描金绘彩,上面写有“沈阳道古物市场”几个大字,是爱新觉罗·溥佐的手笔。20年前,沈阳道还不过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最初是因居委会搞的“旧物交换会”,结果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旧物交换会”也就欲罢不能,一发而不可收。先是旧桌椅、旧衣物、旧工具,渐渐有旧电器、旧家具加入,再后来有人把家中珍藏的旧首饰、旧金石玉器拿来试探。终于,“沈阳道可以买到古玩玉器”的消息不胫而走,到1987年,“沈阳道古物市场”便应运而生了。现在的沈阳道古物市场的商品种类丰富、琳琅满目。粗略归类,有硬木家具、玉石、木工艺雕、饰品等百余个品种,尤以明清及民国时期古旧物件为多。各种物件的价格从几元钱至数万元不等。许多被认为属“破烂”大可扔掉的物件,在这里成为价格不菲的“珍品”。店堂之外,那些散布全街的流动摊位也是藏珍集萃,常令人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收藏拍卖导报报道)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