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艺术批评的新视野:评《艺术新视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2-07
  深圳美术馆精心策划和主办了题为“共生与互动——当代艺术批评与当代艺术”的首届深圳美术馆论坛。20余位批评家对2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与艺术批评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对当代艺术批评学科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做出了前瞻性的预想。《艺术新视界——26位著名批评家谈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势》作为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26位在新世纪前后相当资深和活跃的当代艺术批评家为“第一届深圳美术馆论坛”提交的学术论文。这些文字对20年来当代艺术与艺术批评的“共生与互动”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艺术批评的学科化和专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对21世纪当代艺术的走势进行了提示。文章涉及到本土情境与全球化话语、策展制度与策展人影像阅读与批评、艺术的社会学转型、体制与圈子及女性主义艺术等新学科、新理论和新问题,为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艺术批评的全新视野。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艺术伴随着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广阔背景、艺术观念的逐步更新,基本完成了由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向当代主义艺术创作方式的转型,逐步进入了公共领域和公众生活。而与之相呼应的艺术批评,却在这场与公众互动关系的大调整运动过程中,面临批评标准不一、原有旧式批判意识形态退缩后文化反应差异扩大等诸多问题,批评家群体开始分化出许多细微而又截然不同的文化反应。随着创作媒材的完全解放,愈来愈多花样翻新、凸显独立个性的新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批评方式的出现,又与传统批评、媒体批评一道构筑了当下多元立体的批评格局。包括批评家在内的众多专业人士都表现出少许的迷茫和惶惑,这或许是造成现今公众与艺术疏离的潜在原因。但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如果批评家还企望用既有的艺术鉴赏价值尺度来品评中国当代艺术的话,无疑于削足适履。当代艺术批评应始终保持对它所处时代的大众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的双重敏感,并通过引领新的艺术价值观和意义论来解读社会化进程下的艺术存在,并对在这个环境中有价值意义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行为做出积极的推介。在潮流的引导、作品的阐释、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方面,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要随时警惕批判过程中对于话语控制的主导权而带来的专制性。


  时代呼唤真诚敏锐的为大众指定迷津的艺术批评家,该文集所编选的老、中、青三代26位批评家,来自于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艺术领域,在20世纪80-90年代艺术运动发展进程中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从事艺术批评尽管各自侧重的角度不同,但在应对不断更新的当代艺术现象及问题时,体现出一种灵活开放的思维和开阔多元的视野。


  其中既有老一辈批评家水天中、刘骁纯针对史实性事件的记述回顾,也有年轻一代的艺术策展人如冯博一、朱其、黄笃、皮力等人从策展实践出发阐述策展人、策展批评及策展方法之间的关系;李公明、孙振华、鲁虹集中探讨了当代艺术中的社会学与公众空间问题,皮道坚、易英、贾方舟则对20年来的中国艺术运动及批评作了扼要概括及例举;热点问题如“艺术全球化和本土化”则在高岭、顾丞峰、谭天、冷林等人的文章中得到了详尽的讨论;王璜生以一个美术馆馆长的身份在文中谈论了中国“双(三)年展”运作机制的社会基础及相关问题,郎绍君、殷双喜分别从中国画和影像两个角度挖掘批评的深度;高名潞、王林、李小山、吴鸿则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此外,文集中还收录了两位女性批评家徐虹、廖雯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专论文章。


  当艺术批评在当代被视为一种精英文化或知识分子文化时,它理所当然地具备了向公众传播社会文化的特殊影响力。在批评标准缺失、一切价值标准重组排序的今天,批评的价值之一就重在参与和重建。从个人理念转向公共理念的批评写作方式将是批评家把艺术重新纳入到公众的关注视野中去的先决条件,必须清楚,他(她)们只不过比普罗大众看的更远一些,其在公众中的形象应该类似于博物馆或美术馆的导览员,而不是企图难倒众生的考官。批评家必须对自己所写的文字负责,好的批评文章不是辞藻华丽的堆砌,而应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文集所择选的26位批评家,不以居高临下、妄自尊大的姿态自居,摒弃“成熟的”或“左右逢源”的批评文风所可能带来的所指的含混不明和态度上的模棱两可,通过大量的配图、特定的案例、有代表意义的事件回顾,对处于繁乱纷杂的表象下的当代艺术作出了一个合理清晰的评价分析。去芜取精,得其善者。这本文集在积极验证艺术批评内在生命力与自由性的同时,也将是一份颇有价值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料。
来源:Tom 专稿彭捷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