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北洞山汉墓墓主为西汉楚国第五代楚王刘道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2-03]
经过徐州市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家的长期考察研究,江苏徐州北洞山汉墓的墓主被确认为西汉楚国第五代楚王刘道。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徐州市北郊北洞山汉墓发掘后,随葬品中没有出现表明墓主姓氏的文字依据,考古界对墓主身份一直存有不同观点。近期,考古专家们研究后发现:北洞山汉墓“凿山为藏”的方式及其形制规模,与已发现的同类型龟山二号汉墓、石桥东洞山汉墓 相似,但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龟山二号汉墓为第六代楚襄王刘注的陵墓,东洞山汉墓为西汉中晚期某代楚王(后)的陵墓。因此,考古人员判定,北洞山汉墓这样浩大的工程,非楚王莫属。
根据汉代葬制,楚国王陵都葬于彭城周围约10公里范围内的山上。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夫妇陵墓(龟山汉墓)已经发掘,刘注以后的刘纯、刘延寿已进入西汉中期,可以排除其作为北洞山汉墓墓主人的可能。同时,调查表明,第一代楚王刘交墓建于徐州市区西10公里的夹河乡楚王山主峰毗连的北侧小山顶部,墓葬为大型竖穴石坑墓。因此,对照楚王世系,北洞山汉墓的墓主人应为西汉早期刘郢客、刘戊、刘礼、刘道这四王中的一位。
考古人员推定徐州西汉早期几座楚王陵墓早晚序列为:楚王山汉墓、狮子山汉墓、驮篮山汉墓、北洞山汉墓。而狮子山汉墓的墓葬形制带有明显的由石坑竖穴向横穴洞室过渡的特征,在随葬品方面,狮子山、驮篮山、北洞山又有诸多的内在联系和继承关系。对照楚王世系,早期尚缺一座大型汉墓。因北洞山汉墓出土钱币中有属文帝四铢半两和武帝建元五年以后所铸四铢半两范畴的,故北洞山汉墓主人应为西汉第五代楚王刘道,墓葬绝对年代为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或稍后。(完)(来源:新华网)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