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掘古文化遗址罪第一案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12-03]
上篇:佛头失窃案全揭秘
2003/12/03 20:02 新浪传媒 从济南往南约20公里处,在群山之中有一座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亭阁式古塔,名叫四门塔,它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保护的一级文物。四门塔始建于隋朝大业七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 的历史。塔内,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尊石雕佛像,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是其中一尊石雕佛,为东魏武定二年杨显叔为其父忌日所造。
由于四门塔的艺术价值,数不清的国内外游客几乎都到此塔参观这几尊石雕佛像。
然而,1997年3月7日这天,罪恶之神也降临到这座佛塔,一夜之间,珍贵的石雕“香积阿”佛像佛头被人一锤敲下,拿去卖了。
斗转星移,五载春秋,下落不明的“香积阿”佛头终于重返人世,即将重归故里。这五年间,警方的侦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三名逃之夭夭的主要案犯被绳之以法,其中一人已经伏法。
悲情的“香积阿”终于可以得到些许的抚慰了。
“香积阿”佛头不见了,只见塔门大开、铁锁委地、石屑散落
1997年3月8日清晨,四门塔文管所职工李春友像往常一样,提前来到塔门口上班。刚到塔门口,他就感到不对劲,因为头一天下班时,塔门明明是锁好的,可现在塔门却四敞大开,平时锁门的那把大锁,零乱地散落在地上,再看塔里面,木门也被人撬开了。李春友扑进塔内,只见昔日那个身披红袈裟,慈眉善目的“东方香积阿”佛只剩下了半截身子,头不见了,袈裟也被撕烂了,地上满是散落的石头碎屑……
一时间,国内许多媒体纷纷披露此事。济南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全力破案。
而此时,在河北省宁晋县,却有一帮人正在为盗得佛像而商量如何脱手赚大钱。
一锤下去轻易得手,开着“东风”,闯到山东,夜里行动
盗窃“香积阿”佛头的正是李栓群一伙河北省宁晋县的农民,他们都有贩卖文物的经历。
1996年,李栓群的二哥李栓辉和其五弟小舅子来山东贩卖文物。在交易过程中,李栓辉认识了一个“大个子”,此人30多岁,自称住在离济南四五十里远的一个小村子里,一次喝酒后,“大个子”醉醺醺地对李栓辉讲,要想赚大钱,在济南就有,就看你敢不敢干。济南四门塔有尊石头佛像挺值钱,和西安兵马俑一样,而且地处山区,虽是旅游胜地,但晚上却没人管,极易下手。
李栓辉等回到河北宁晋县后,便对几名同伙说了此事。李栓辉、柳明奇等八人一商量,干。他们便坐着杨英利的东风131汽车直奔山东济南而来。
到济南后,他们先找到了那个“大个子”,让他带路。“大个子”带他们窜到四门塔,李栓群等人买了几张票进去看了佛像,挺满意。这一次,他们到四门塔虽然没有得手,却熟悉了地形、路线。
回到河北宁晋,过了不久,到了1997年春节,李栓群兄弟、柳明奇、杨英利四人定下了行动方案。1997年3月7日早晨,四个人开着杨英利的东风车上路了。
到了晚上11时多,他们把车开到四门塔附近。李栓群、李栓辉、柳明奇下了车,让杨英利把车开到前边一个地方等他们。随后,李栓群三人提着工具到了塔跟前,不一会儿门锁被撬开。
他们最后选定向“香积阿”佛下手,李栓群、柳明奇爬到放佛像的石台上,柳明奇在右边用大锤砸,李栓辉则在下边用手电照亮,柳明奇原想石佛很难弄,使足劲狠狠地朝石佛砸了过去,谁知,只砸了一下,佛头就掉了下来。三人轮换着扛着佛头下山,与停在路边的杨英利会合,连夜返回宁晋。
6万元就卖了国宝,每人分得1万元赃款
时间过得飞快,距离“香积阿”佛头被盗过去了近一年多。在这段时间里,济南警方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案件的侦破工作。同时,济南警方向全国公安机关发出了协查通报。
1999年9月8日,济南警方接到河北警方的通报,一封群众来信反映,有人在贩卖文物,信的内容正与济南四门塔佛头失窃案有关。信中说,河北省宁晋县高庄河乡丁村柳明奇、李栓辉等人从山西长治弄回来一个石佛头,后来佛头被一个大约30多岁的广州人买走了。
信中所说的佛头与丢失的“香积阿”佛头惊人的相似,济南警方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兴奋,济南历城区公安分局立即派刑警赶往河北宁晋县了解情况。然而,当民警到达宁晋县时,柳明奇等人早已不知去向。
随后,两地警方又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得知有重大盗窃嫌疑的杨英利正在广州市一家电市场托运部干装卸工,济南刑警立即挥师南下,在广州警方的配合下,1999年9月2日将杨英利抓获。
就地突审,杨英利对1997年3月8日盗窃四门塔石佛像一事供认不讳,并交代了李栓群的去向。2000年2月20日,李栓群在自家菜地浇水时被警方戴上了手铐,押回济南。
据李栓群招认,他们四人在盗回“香积阿”佛头的当天,将佛头藏在柳明奇家中。几天后,柳明奇打电话把李栓群、李栓辉、杨英利叫到家中,说佛头被一个南方人用6万元买走了,他们每人分到1万多元钱。
至此,“香积阿”佛头失踪之谜终于揭开。然而,同案犯李栓辉、柳明奇却畏罪潜逃。此时,那颗珍贵佛头尚不知下落,人们忧心忡忡。
东躲西藏相继落网 家门口铐住第三个案犯
行程十万里 历时四年多
2000年12月9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栓群、杨英利盗窃国家一级文物“香积阿”佛头一案进行了判决,以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判处李栓群死刑,并罚金2万元;判处杨英利无期徒刑,并罚金1万元。
判决后,同案犯李栓辉惶惶不可终日,先后躲藏到新疆等地。案件的侦破一直在继续,李栓辉和柳明奇被济南警方上网通缉。
法网恢恢……
从1997年“香积阿”佛头被盗,济南警方组成专案组,为侦破此案,行程已达10余万公里。
2001年12月1日,济南市刑警支队二大队赵建凯中队长和3名侦查员获得信息,李栓辉有可能回家探亲,警方立即赶赴河北省宁晋县,将李栓辉抓个正着。
有人曾锯过佛脖子这之前,已有人染指而未遂
李栓群、杨英利盗掘古文化遗址成了新刑法颁布之后,中国第一例以此罪名被起诉的案件。陕西省、河南省也曾发生过盗窃佛头案,但当时公诉人都是以盗窃罪起诉的,最后也是以盗窃罪论处。新刑法加大了对文物犯罪的打击力度,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文物保护所下的决心。
此案再次敲响古文化遗产的警钟。据了解,济南四门塔除了白天有一个照相的职工看守外,晚上游客走后便锁上门无人值班了。
据案犯李栓群交代,他们在用大锤敲打“香积阿”佛像时,发现佛像脖子上有较明显的锯痕,这说明,“香积阿”佛在李栓群他们到来之前便有了被盗未遂的经历了。 最后一名窃贼仍未归案佛头流失五载终于要回家乡
至此,神秘的“香积阿”佛头被盗案似乎可以画上句号,然而,截至目前,此案还有一名案犯柳明奇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柳明奇的同案犯交代,佛头交易的操作者正是柳明奇。“香积阿”佛头如何流落海外、辗转漂泊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团。但是,罪恶昭昭终有期。《新刑法》已经加大了对盗窃、贩卖文物的打击力度:
《新刑法》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溯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触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做出生效的判决,继续有效。
《新刑法》第五十三条第一款: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挖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犯罪的补充规定》: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第一项: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第四项: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四门塔佛头被盗案件的五年侦破告诉人们,只要犯下罪行,无论逃到哪里,潜逃多久都将最终落入法网。
中篇:佛头牵动两岸情
雕刻技艺精湛,神韵堪称经典 两道锯痕让人痛心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华第一石塔"之誉。塔心柱四面都有石佛像四躯。1997年被盗而流失海外的那尊佛陀头像即是位于佛塔东壁的“香积阿”佛头像,又名智慧之佛。
“香积阿”佛头像的历史意义自不必赘述,那么其艺术价值几何呢?山东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考古学专家刘凤君说:“在同时代佛教造像中,被盗佛头堪称经典!”
刘教授介绍说,尽管石质很硬,但佛头雕刻得细致入微,五官部位准确,螺髻纹清晰可辨,脑后发髻也细到能数出个数。“佛像的眉如柳叶,目如弯月,通天鼻,垂肩耳,面相方圆,含蓄之中给人以大慈大悲的神韵。从这种靠五官功所巧妙处理出的自然温馨效果和富贵相,可推测出当年雕塑师运刀的娴熟且快慢适中。中国艺术以形传神,这是现代造假者很难模仿的,也是辨别真假佛像的关键。”
刘教授特意提到“香积阿”佛的脖子。他指着照片上佛头脖子上的锯痕告诉记者:“脖子上有三道折纹,这符合佛教造像的特点。从这上面的两道锯茬分析,盗像者第一次从佛像脖子右侧下锯时,只深入了一点点,后来又转到佛像脖子左侧下锯,由于石质太硬,盗像者最后显然是放弃了电锯,而用锤子或其他重物将佛像脖子敲断后盗走。”
据了解,古时候,佛教造像大体要经过如下工序:一是选料,石质能否经得起千百年的风化,是否经得起打磨需要精挑细选;二是“开大荒”,即确定佛像的大体高度和轮廓;三是“开小荒”,即雕凿出佛像大体形象;四是细刻画,主要是对面部五官进行细致雕琢;五是打磨,用皮子等打磨物品对佛像面部及周身进行进一步处理,指导彰显出佛像神韵。
接到赴台邀请 开始遍寻石料 石样揭开佛像身世
今年4月26日,刘凤君教授正式接到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圣严法师发来的征求赴台鉴定佛像的函。要证明该佛头是否就是失窃佛头,佛像石料成为关键因素。
四门塔佛像产自何处?此前人们据传说以为是从河北运来的。而在为赴台湾鉴定佛头真伪做准备时,刘凤君教授却对此产生了质疑。
这么重的佛像要从河北千里迢迢运到历城神通寺得花多大的气力?根据山东古代的造像历史,神通寺傍水依山,时人应该在当地就近取材才对,不可能舍近求远。
为了印证此事,今年上半年,刘凤君教授先后数次赶到四门塔,会同四门塔管委会副主任刘继文等人在当地翻山越岭考察石材,最终找到和丢失造像质料相同的石材。
刘教授一边向记者展示他在四门塔附近采到的石头样本,一边说:“这块石头与我拿去台湾的石头样本原本是一体的,是我自行将其一分为二的。”
找到与造像相同的石料,不仅是丢失佛头验明正身的有力佐证,而且意外地证实了四门塔佛教造像的石材来源,对研究当时济南地区佛教造像的历史可谓是揭开了一个大谜团。
地质专家帮助鉴定,佛头石质系火成岩
刘教授笑着说,他判定佛头与样石相一致,主要是根据石质对比得出来的。至于样石属何种石质,这超出了他的专业研究领域,得请地质专家鉴定。
说曹操曹操到,话题还没有结束,刘教授家的电话铃响了,与刘教授素不相识的刘长生先生打来电话,询问佛头石料性状,说自己是在冶金地质局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的,想帮刘教授判定一下佛像石质。当他听说该石料呈清白色,间有铁锈色斑点,内含石英明显时,刘长生先生说,从该石料的性状即产地描述基本可断定,在石质上应为火成岩。
密室供奉,期待复位鉴定映射学者情怀
“1997年,佛头刚失窃时,我曾亲自到现场察看,看到无头的佛像被人们用红布包着颈项,当时最贴切的感觉是痛心疾首。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在台湾见到失而复现的佛头时,我当时心情激动得无法形容。”谈及最初见到丢失佛头的感受,刘教授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刘凤君是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学术带头人。从1978年北大毕业分到山东大学后,他就一直致力于山东佛教造像的调查和研究。对山东的佛教造像艺术可谓是一往情深。
丢失佛头被安置在法鼓山文教基金会密室里。今年7月19日,刘凤君教授到达该基金会后,有关人员第一次将佛像拿出来让他进行鉴定,足见该基金会对佛陀头像的敬重。
据说,1997年佛头失窃后,辗转漂流到国际市场,台湾一位热爱佛教的人士花重金购得该佛头,将其捐赠给台湾佛教组织——法鼓山文教基金会,该基金会董事长圣严法师闻悉此佛头可能是四门塔所丢失的佛头后,便产生将其复归原位的想法。于是托人与深谙美术考古的刘凤君教授接洽,邀其赴台对佛头进行鉴定。
“去台湾的路上,我就在想,人家既然让我去了,一定得看个仔细,说出来个究竟。”刘凤君教授说。事先,他将四门塔无头佛身上各部位尺寸都用绳子细细加以测量,并把做好记号的绳子随身携带。
经过远视、近视,佛像石质、神韵、雕刻刀法等诸方面综合考证,刘凤君最后确证,这就是当年四门塔丢失的佛头头像。
近几年,刘凤君教授与台湾的学术交流频繁,此前曾三度赴台湾各大学进行学术演讲。从今年3月份,他意外获悉流失海外的四门塔佛头的下落后,大部分时间便投在了佛头身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我的学科研究内容,分内之事,责无旁贷。”
让丢失的佛陀头像重归故里、与佛身重合,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涉及宗教、文化、历史诸方面的文化交流。人们期盼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早日来临!
下篇:四门塔“翘首”盼佛头
在海外,四门塔的名气早已蜚声八方。那么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何以获得如此殊荣?这一点,参与四门塔佛头捐还事宜鉴定往来的四门塔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继文颇有见地。在其与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一同赴台的几天内,他以一位文物保护与管理者、一位摄影爱好者、一位经历佛像失而复得全过程的见证人的多重身份,进行着他有史以来最难忘怀的文化交流。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兴致勃勃地讲述了赴台前后的经历。
比四门塔还早60年的佛像“镇塔之宝”惜乎身首异处
1997年4月,四门塔东壁佛头像被盗一个月后,刘继文正式走马上任,担任景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的职务,接管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作为经历“国宝”失而复得全过程的见证人,百感交集的他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上任时首先感觉到的就是无比的压力。”提起那件曾经震惊整个文物界的失窃案,刘主任不无感慨。他介绍说,别小看神通寺遗址(包括四门塔、九顶塔、千佛崖、龙虎塔)这块弹丸之地,它可是曾两次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能引起国家的如此重视,在全国都罕见。在1972年四门塔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中,一是发现舍利函,另一则是发现塔顶石拱板上刻有“大业七年造”的字样,即隋代(公元611年)后期建造。至被盗前,东向佛头一直是四门塔内四尊背壁佛造像中保存最完整、雕刻最精美的石像。而根据东向佛座题记上的文字记载,该尊石佛的雕刻时期比四门塔的建造还早60年!
景区文物频遭觊觎 复制品令人扼腕叹息
正是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无与伦比的研究价值,东向佛头的丢失让当时从分管文物工作的副省长到公安人员到文物管理局再到景区管委会的每个人都心急如焚。一时间,协查办案的文物专家和负责破案的公安人员等上百人不分昼夜守在案发地调查取证,并多次赴外地追查、缉拿犯罪分子。初来乍到的刘继文更是感到了强大的工作压力,长期以来,如何防止景区其他文物再遭劫难成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景区内的文物一直是盗贼觊觎的目标,在佛头窃案发生后,景区的保卫人员增加了几倍,黑漆漆的塔前有了照明灯光,虽然偶尔也能遇到夜间鬼鬼祟祟前来“踩点”的探子,但严加防范的阵势没让一个嫌犯得逞。
1999年,该案宣布告破,罪犯落网。然而,丢失的佛头尚无下落,失去面容的佛身仍空空如也。1997年秋季,四门塔已经对外开放,每每游人经过,都会听到不由自主的声声叹息。为了恢复佛身的完整,景区管委会请来曲阜的石艺雕刻技工,按照佛头的资料照片和塔内西向佛头的神态复制了一尊佛头并镶了上去。
提起山东大学的刘凤君教授,刘继文称自己是他的学生。1995年,在一次文博系统的培训班上,他被刘教授的一次讲座深深吸引,从一开始的简单咨询,到后来刘教授在四门塔考古发现中的具体指导,两人便慢慢熟络起来。今年4月底,刘继文接到刘教授的电话,称佛头有下落了,而且完全有完璧归赵的可能。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使他彻夜未眠。随后,在刘教授到四门塔的考察中,刘继文就一直陪同下来,拍照、记录,与刘教授一起分享着一个又一个发现吻合样本的愉悦,盼望着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的到来。
四门塔景区管委会代表细说赴台事
鉴定签名让人难忘
今年7月18日,刘继文作为四门塔景区管委会的代表,陪同刘凤君教授来到了台湾。经过一番交流,刘继文发现四门塔早已蜚声海外。1920年,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中就曾详细刊登过相关文章。台北艺术大学的林保尧教授更是盛赞道,“古朴简洁的单层石塔造形堪称中国塔的母形”,与赵州桥同为隋代典范建筑。抵台第二天,刘凤君教授开始了细致缜密的鉴定工作。在这耗时将近一天的甄别过程中,刘继文亲历并拍下了每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历史时刻。他说,刘教授的比对工作十分严谨,在这一天内,分别从佛头的时代特点、石材和石质、雕刻技法、风化程度、锯沟锯痕、颈部周长等一一对照。刘教授一边测量,一边为参与现场鉴定的专家及友好人士进行讲解,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同。鉴定完毕,就在刘教授现场出具鉴定证书,并郑重在盖印“山东大学”刻章的鉴定书上签名的一刹那,所有在场人员都激动不已,仿佛大家的心都凝到了一起,欲为谱写海峡两岸人民的友谊新篇章而共同庆贺。
老家人赴台迎接 台法师送佛返乡
四门塔“翘首”在等待
直到9月19日,四门塔稀世珍宝佛头即将被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无偿捐还的消息才被媒体披露。这样的好消息缘何要在两个月之后才作公布?刘继文主任介绍说,在鉴定会过后,法鼓山文教基金会与刘教授双方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专门就具体捐还事宜进行商榷。作为两岸文化交流中史无前例的大事,为了慎重起见,双方一致认为在等到相关批文下达前应保持沉默,以争取有关行政部门的更大支持。在双方的积极努力下,9月19日,将石佛头像归还山东的动议获得批准。此事披露后,各大中文新闻网站相继转载,消息不胫而走。喜讯传到佛像的济南老家时,更是让人喜不自禁。
提到如何迎接佛像回归的问题,刘继文不由自主地停顿下来,说这也是他久久不能平静的另一个原因。他说,此事已得到省、市、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紧急研究部署迎接佛像回归方案。届时,山东老家将派专人赴台迎接,并在四门塔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也将亲自护送佛像归乡。目前,相关事宜还在进一步讨论中,预计佛像最快也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才能够返回家乡。
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尊完整的东向佛造像将重现四门塔。(发表于2002年9月23日生活日报,与记者雍坚、刘英、李冉、山东工人报记者张玉珏合作完成)
附:四门塔佛头回家了
本报济南12月17日讯(记者雍坚)今天下午,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十余人,专程护送已流失海外多年的济南市四门塔阿閦佛石雕佛首来济,将其正式送还给四门塔文物管理委员会。
阿閦佛石雕佛像位于四门塔内东侧。四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亭阁式单层石塔,因四面各有一拱门而得名。该塔兴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内围绕着塔心柱在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尊石雕造像。四门塔、塔内造像与其附近的龙虎塔、千佛崖摩崖造像等组成了一组具有浓郁的隋唐时期佛教艺术风格的景观,每年都吸引不少海内外学者、游人前来游览、考察。1997年3月,阿閦佛佛首被犯罪分子盗走。案发后,我公安部门投入大量警力侦破,并先后将作案人员抓获法办,但佛首几经辗转已流失海外。
2002年年初,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收到几位弟子捐赠的数年前在海外购得的一尊石雕佛头像,经请有关专家鉴定,这尊古石雕佛头像即为山东济南四门塔失盗的阿閦佛佛首。为促进两岸学术及文化交流,展现历史文物原貌,法鼓山文教基金会决定将其送还四门塔,使阿閦佛得以身首复合,重现昔日神采。作者:朱德泉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