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当年给我这块玉,说是咱家的传家宝。我不知是真是假。今天正好有机会让专家给看看,心里也有个底。”昨天一早,周女士带着玉器,从浦口赶到南京市博物院,向平日难得一见的文物鉴定专家讨个明白。为庆祝首届江苏省文物节的召开,南博举办了文物鉴定活动,虽然几乎没做广告,连续两天,赶来要求做鉴定的市民却将大厅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专家们几乎一刻不得闲。因为昨天是最后一天,鉴定时间不得不延长了1个小时。截至昨晚5点,约有3000市民带着家藏文物前来做了鉴定。
收藏者心态各有不同
周女士带来了一件青花瓷瓶,南博瓷器鉴定专家程晓中告诉记者,“这只瓷瓶出自康熙年间,上绘婴戏图,釉质均匀,色泽柔和,尤其难得的是,它保存得十分完整,连瓶盖都没有损伤。”记者在现场看到,来做鉴定的大部分是收藏爱好者,但也不乏怀着各种目的来此收购的小贩。周女士做完鉴定前脚刚出门,就有一个男子追上她,想硬塞给她300元收购花瓶。一个男子拎一大袋文物来做鉴赏,记者问他文物从哪里来的,他神秘地说,农村收来的,还有墓里的!他还告诉记者:“玩这东西(文物收藏)绝对是暴利!只要我收的东西里有一件是真的,就足够我赚回本钱了!”
收藏现状不容乐观
“两天以来,只有一位老太太带来的一幅字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江苏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石桥说,此字是清嘉庆年间金石家黄易的家书,价值至少在两万以上。他已推荐老太太与北京嘉德拍卖行联系。
专家们称,两天下来没看到特别有价值的文物,除了大批赝品,其余多是常见的民国时期文物。至于原因,专家称,一方面两天时间毕竟有限,二来官窑之类的文物极品也不易流传到民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过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物收购热后,民间流传的文物的确也不多了。”
收藏知识亟待提高
南博鉴定专家杨海涛介绍,两天来了3000市民,说明江苏文物收藏市场潜力巨大,然而从鉴定的结果看,几乎90%是假的,有的甚至假得十分可笑,树脂当作玛瑙,石灰看成古玉……因此,真伪辨别和价值判断成为困扰收藏者的首要难题。
“目前从事文物鉴定的专业机构主要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各省市的文物鉴定委员会,但目前人数极少,再分摊到几十个文物门类就更是捉襟见肘,因此流散在民间的大量文物如果都寄望于这些顶级专家鉴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爱好者也好,投资者也好,掌握一些文物知识尤为重要。”(记者 杨晓玲 南京日报 )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