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清明上河图>斩头续尾 故宫再遭质疑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11-14
  被誉为“故宫至宝”的《清明上河图》居然“续了狗尾破了头”——不该删的删了,这消息近来传得沸沸扬扬。近日,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也就此事质问故宫,这使故宫在高价收购《出师颂》事件之后再度引人注目。

  王开儒:删裁失当狗尾续貂

  事情起源于从事古书画复制的民间艺人王开儒对故宫的《清明上河图》的质疑,今年年初,王开儒向一些媒体透露:他在进故宫复制《清明上河图》过程中,发现该画存在两个问题:不该删的删了,不该续的续了,《清明上河图》已非原貌。

  所谓不该删是指在画首约80厘米处有“尖嘴立牛张口嘶叫”的画面,故宫在1973年揭裱此画时认为“殊碍原画意境”,因而将其裁去。王开儒则根据自己的多方研究,认为张择端原画作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在嫩柳初绿的道上,一富户十数人扫墓归来,男主人骑马,女主人坐轿,轿顶上插有杨柳枝条(点明了清明节)。这一行人在街口与也是扫墓归来的另一对夫妻相遇。那丈夫头缠柳枝,赶驴在后。披斗篷的妻子骑公驴在前(已模糊),偏巧与路边老者牵的那头发情母驴相遇(清明前后正值驴发情盛期)。那公驴狂奔扑向母驴,把主人掀翻在地,而那母驴即张大嘴嘶叫(发情驴独有习性),耳失常态,腰向上弓,尾巴稍夹,拼命挣向那公驴。牵驴老者吓坏了,一手狠拽缰绳,另一手忙招母驴前的小孩赶快躲避。那赶公驴的男人见妻子危险,惊慌地赶过来,旁人也呼喊救援。拴在斜对面铺前的公驴,也四蹄翻刨,张嘴嘶叫,路人无不侧顾。而对面的两头牛却无动于衷。王开儒认为故宫专家疏于农村生活,把公驴误判为马,把母驴曲解为尖嘴立牛,以殊碍画意为由删去,把巨匠的生花妙笔删成了驴唇不对马嘴的残画。

  不该续,是指故宫不该把罗东平绘的《清明上河图残卷补全》作为国家二级文物收藏起来。王开儒根据自己的鉴赏和《清明上河图》画后几位北宋人所题的跋,认为《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不缺尾部,是完整无缺的。故宫专家们把原本完美无缺的人类艺术奇迹宣布成残画,随意续貂,极为不妥。

  冯骥才:对古代文化遗产应有敬畏感

  8月的一天,王开儒来到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在天津的大树工作室。冯骥才曾经虔诚地临摹过两遍《清明上河图》,对其内容相当熟悉。一经王开儒的点明,他立即对“不该删的删了”的观点产生强烈共鸣。他对王开儒勇于质疑故宫的态度表示了肯定,并希望故宫能有所行动,使真相大白于天下。记者9月27日晚拨通冯骥才的电话,正在福建考察古民居的冯骥才谈起这件事来快人快语:被删掉那个动物身子是否就是王开儒所说的母驴发情,还可以探讨。王的说法自有他的道理,两头大叫驴不太可能为一根“树杈”、为一头“尖嘴立牛”而发力狂奔或者扬声嚎叫。这样一删,整个画面就更读不通,更莫名其妙了。“树杈”无故而张嘴,牲畜无故而回首而受惊而掀翻主人,在画家,那是“乱笔”,是无由之笔,岂是张择端这样的大师所为。

  冯骥才说,“更重要的是故宫不该删画。专家们应该对古代文化遗产有敬畏感!不能因为他们的理解而任意删补。我认为,即令那个被删掉的画面是张择端之后的人‘补’的,应该有其依据,这是传承了许多年的行业规矩,‘无一笔无来历’,否则‘宁缺勿补’。一幅字画,传了千年,其间肯定添加着许多历史信息,对于这些历史信息我们也应该尊重。到了我们手里,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以裱,可以修,但是妄加增删就是不可饶恕的行为了。

  “现在既然删了,就不要补回去。补回去要对古绢画进行复杂的揭裱,破坏性更大。那一部分只能作为档案保存起来,立此存照。”

  冯骥才同时指出,他也不同意王开儒所认为的《清明上河图》已经是完美无缺画卷,赞同故宫专家的看法,《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不完整的画卷”,整个画面缺了“西郊”。只是从来没有人提出要为它“续弦”,现当代的顶级大师无论是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还是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谁都没有提出过为《清明上河图》来它一个《水浒后传》或者《红楼续梦》,是他们没有想力吗?不,那是一种后辈对前辈应有的敬畏!是李太白那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同业尊敬”,是他们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对于罗东平的《清明上河图补全卷》被故宫专家鉴定为二级文物并被收藏,冯骥才认为这极为荒唐。在罗东平的网页(http://www.qingmingtu.com/)首页这样写道:“由(北宋)张择端、罗东平共同完成并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清明上河图补全卷》,正式在互联网展出。”并自命为不朽“国宝”。冯骥才说:“细细看罗东平的画,平心而论,很糟糕。笔触线条,可用‘软、浮、糊、滞’四个字来概括,很平庸。而且,古人的画是来自于当时现实生活,而今人的补画仅是凭想像,是无根据,不可相提并论。”作为个人行为,罗东平无可厚非,极为奇怪的是故宫却为这张粗劣之作开了一个鉴定会。在罗东平的网页上还罗列了国内顶级书画鉴定家对罗作的极高评价。

  “故宫应该重新召开一次鉴定会,把那幅画撤出故宫。有那么多珍贵的东西都没有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那么一幅粗劣的补全作怎么能够格呢?希望故宫对此有一个公开的交代,把真相告诉大家,还历史一个清白。否则,从今以往,故宫博物院威信何在?”冯骥才如是说。

  故宫有关人员:个中缘由一言难尽

  自今年初王开儒提出质疑以来,故宫还没有做出过任何公开的回应。冯骥才出来说话后,一家媒体采访了著名古书画鉴定家、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潘深亮。潘认为,故宫是把画卷开头的一只动物身子删了,残片还都保留着,还可以再补。故宫为罗东平续画举行鉴定会,宣布为国家二级文物,这事也是有的。故宫对续作予以永久收藏,那是“有关部门”送给故宫的……且不要一分钱。

  故宫曾明文规定,在世的画家作品一律不予收藏。但为什么故宫不仅为罗东平举行国家级的鉴定会,还将这段“尾巴”正式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永久收藏”?潘深亮说这就不是他能够回答的问题了,很多事情他并不知情。

  本刊记者采访了故宫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他说自己虽然到故宫非常晚,但是《清明上河图》删裁这事他也知道。他认为,画首80厘米处的画面的处理,是经过专家论证的,应该没有问题。本报记者为此也拨通了鉴定会当事人之一、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的电话。杨新先生说,个中缘由一言难尽,他表示,希望另找机会详谈。本报记者还通过电子邮件致函罗东平,想请他谈谈当年鉴定会的情况以及对外界质疑的看法,但直到本文发稿时为止,并未收到罗东平片言回复。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记者 冉茂金 田红玉  中国艺术报 )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