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中》郑剑作(此画为广东第二届当代油画艺术展金奖作品之一、中国第三届油画展广东展区入选作品。)
中国油画已经走向成熟了!这是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在2003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上作出的论断。
成熟,对于中国的油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詹建俊的解释就是,中国的油画艺术家在基本了解和掌握西方油画从古典到后现代的全部要求与特色,已经可以利用自己风格的笔触来表达自身内心的感情世界。如果说油画是英语,那么中国的油画家就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讲述发生在中国的故事,言语中带有中国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刻意追求外国人的口腔语音。这也是说,中国油画家有了自己的语言。
中国油画从娘胎出来,到呀呀学语,再到基本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
从上个世纪初到1937年抗战爆发这段时期,是中国油画汲取西方艺术史的精华时期———中国油画家们凭借自身良好的悟性,从ABC开始,逐渐学会了语音语法,学会了用一种外来语言说话。在那时,李铁夫和李叔同兵分两路取经欧美和日本,探询引进油画;随后,徐悲鸿、颜文梁、卫天霖、林风眠,刘海粟、庞薰琴等第一代画家前赴后继,将古典写实主义到转折期的印象派,直到现代艺术诸流派形成序列整体上搬了过来。
而抗战之后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油画写实主义走向成熟的40年,中国油画经过革命烈火的淬炼,经历建国十数年冲动和升腾,再遭遇“文革”十年的困窘和挣扎,一直到走到涅槃的边沿——这一时期,中国的油画家用娴熟而中国味越来越浓的外语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吴作人、王式廓、罗工柳、胡一川、董希文、吴冠中等第二代画家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们融合了欧洲古典油画传统、前苏联-俄罗斯艺术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革命文艺传统精华,进行了中国油画的革新。
从1979年到1999年,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画家依次登上艺术舞台,最终实现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在一个日渐宽松的环境中,中国的油画家已经将油画这种外来的语言内化了,而风格也日趋多元化,南腔北调四处开花,形象、意象、幻象、心象、物象五种语言体系的分化与交叉,异彩纷呈。
在踏入21世纪三个年头之后,中国的油画家更在苦苦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汇,寻找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的黄金分割点,正在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地方色彩、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油画将会越来越好,油画的中国风也会越吹越劲。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