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几大主要美术院校的报考人数持续减少,引发圈内关注。DeepSeek分析出几条原因,比如国家在美术招生中逐步提高文化分数权重,美术专业不再是文化课较差学生的“避风港”;另外美术专业社会需求小、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导致考生选择趋于理性;还有美术专业偏高的学习与培训成本,以及毕业后经济回报的不确定降低了考生的报考意愿。总体看这几条和业内看法基本一致。
但如果我们把20多年来美术专业的发展轨迹与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大周期联系起来,并加以深入思考的话,会看到报考人数的逐步较少,只是巨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而已,它大概率将引发美术专业在招生规模与学科转型方面的双重调整,这种调整同时也是美术专业面临深刻变革的征兆,也是开始回归真正常态的一个信号。
那么迄今为止我国的美术教育有什么问题呢?首先是经过20多年的扩招,其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少新成立的美术院校或综合类大学中的美术专业,其学术水准与学科含金量都令人存疑,这些院校和专业恰恰构成了今天美术招生规模的主力。
另外一个问题是近两年人工智能的大踏步发展对整个美术领域的挑战。理论上AI不能提升人类美术创造的质量,但可以大幅提高效率,提高各个专业方向的平均水平线。人工智能已经或者正在给美术专业的所有分支划出一条下限,任何一所美术院校的学生,如果辛辛苦苦培养四年,作品和人工智能做出来的东西差别不大,甚至达不到人工智能的水准,那这样的专业对于社会与个人,对于举办这样专业的机构或学校,都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即使对于那些头部院校,美术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怎么调整与适应,依旧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今天的美术专业如何调整,实际上已经有了线索。像今天这样,大量学校装作在教美术,成千上万学生装作在学美术,年复一年地量产只会临摹点照片,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都完全过时的毕业生,这样的美术教育只会被AI迅速淘汰。
笔者认为,未来几年是美术专业进行调整与重建的重要时间窗口。各美术院校首先要控制规模,提升考试难度与学生基础水平,同时进行教学及学科的改革和重建。这其中基础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基础课怎么教?如何重建美术的底层逻辑与根本价值?在人工智能时代尤为重要。这方面头部院校应该作出表率。基础教学回归本源,已经变得极为迫切。
此外,人工智能是一场重塑所有领域与行业的革命,美术专业也不例外。美术教育如果不作出变革与调整,其与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状只会愈发明显,直至完全落伍于时代。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教研室研究人机协同与大模型训练的课题。专门开设此类课程,甚至还要建立相关的基础学科。总体来看,今天的美术高校动作比较迟缓,对于科技与社会的猛烈变革后知后觉,依旧沉浸在工业时代的臃肿规模中无法自拔。笔者工作的学院直到去年还在大幅增扩传统绘画专业的招生量,在这种情况下,报考人数的大幅减少不啻于一副清醒剂,有助于我们开启这场新时代的学科重建工程。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