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3D技术令新疆千年干尸长春“复活”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10-15
  中国新闻网 中新长春四月二十八日电题:新疆千年干尸长春“复活”(作者吴兆飞江雪)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人类学研究室的考古人员于四月二十四日下午运用3D技术,成功复原了两具有一千七百年历史、新疆出土干尸当年的容貌。据了解,这是中国首次运 用3D技术复原古代干尸容貌。

  “地下博物馆”里的中国“木乃伊”

  有地下博物馆之秀的新疆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吐鲁番市东面四十二公里的二堡、三堡乡,是古代高昌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约形成于公元三世纪到八世纪,距今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这片古墓群里埋葬的是西晋初年到唐代中期的贵族、官员和平民百姓。由于这一地区极其干燥的气候和墓地地下水位在地面二十多米以下,死者的尸体因迅速失水而成了珍奇的干尸。这些干尸大多完整无损,有的连眼睫毛和眼缝中显露的黑白眼珠都历历可见。

  目前,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二十二具干尸在国内三个城市收藏陈列。其中辽宁旅顺博物馆收藏十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七具、吐鲁番博物馆五具。

  干尸“复活”

  今年四月初,吉林大学文学院和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接受了旅顺博物馆的委托,对该馆的新疆干尸进行生前容貌复原。据研究人员魏东介绍,由于干尸的颅骨上附着干枯的软组织,所以要测量其颅骨数据是第一个挑战。在经过反复探讨和研究之后,研究人员提出用针刺法探测软组织厚度,以获得相关数据。他们先用无水酒精对干尸表面做软化处理,然后选用粗细合适的针灸用针,刺入干尸皮肤,再用游标卡尺测量针露在外面的长度,测知软组织厚度,从而可以知道颅骨的真实数据。仅提取颅骨数据和影像录入就用了四天时间,得到了十分精确的数据,误差控制在零点一毫米以内。

  四月七日起,林雪川、魏东两位研究人员开始在电脑上做后期工作,认真复原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复原后,研究人员参考当时与干尸同期出土的实物和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记载,为复原后的头像配上了当时中等阶层以上人物所流行的服饰及发型。

  复原方法填补国内空白

  经研究发现,男性干尸的死亡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女性干尸是一个成年女子,身材丰满,鼻子、嘴、牙齿较小,眼睑长,是当时流行的丹凤眼。魏东介绍说:“年龄的鉴定主要是看耻骨联合面和牙齿,但干尸表面有一层皮肤,无法从此观察,于是只能从牙齿中的臼齿磨耗程度开始观察。男尸的嘴微张,臼齿磨耗得十分严重,按专业分级应为五级,从现代人的牙齿标准来看,年龄应在五十三岁左右。由于现代人注重对牙齿的保护,古人牙齿的磨耗比同年龄的现代人严重。以此可推论,男性干尸的死亡年龄大概在四十五岁。因为女尸的牙齿紧闭,所以只能确定女性干尸是一个成年女子。

  据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边疆考古中心主任朱泓介绍,利用3D技术对干尸进行的复原是十分成功的,采取了许多从未使用过的复原方法,此次复原不仅填补了国内此项领域的空白,而且对将来继续进行古人骨复原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