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楼兰地区首次发现带壁画的洞室墓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10-31
 新华网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玉忠研究员带领的楼兰考古队在对楼兰被盗墓葬仔细清理和详细考察后认为,这是在楼兰遗址区域内首次发现有长墓道、墓室内有壁画的洞室墓。张玉忠说:“这对寻找楼兰神秘消失的历史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这座楼兰墓葬位于若羌县铁干里克东约320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0度40分、东经90度07分。这一地带是著名的“白龙堆”大型风化土台地群的南端,东北-西南走向,高达10至20米的大型雅丹(即风化的土堆)连绵不断。墓地南约23公里处是闻名中外的楼兰故城(LA),东南约4公里处是迄今保存较为完整的LE方城。

  墓葬位于一个长约76米、宽约30米、高约20米的台地顶部南端。台地中部遗存一座残高约2米、底部长宽约2 米的塔形土坯建筑。同类建筑在其以东约2公里、LE方城以东2公里处还有两座,有的近旁还有房屋遗迹,从分布规律分析,这是LE城周的烽火台。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墓葬为有长墓道的洞室墓,墓道口开在台地南缘的斜坡上,墓室门上方已被盗墓者挖开一个洞,墓道长10米,前窄后宽,在墓道底端生土台地中挖掘洞室,墓室为前后室。前室墓顶已被盗墓者挖开,墓室内是横七竖八的棺板和填土,后室门的西侧也被盗墓者挖开一直径约0.6米的盗洞,后室内也为填土,中部堆积棺板,似是盗墓者所为。前室东西长4米、南北宽3.5米、高1.7米,似为平顶,中心凿有一图形中心柱;后室稍小,南北各2.8米,也为平顶。墓底平整,似抹有白灰面,前后室四壁均有壁画。壁画绘在厚约0.5厘米的草泥墙上。

  张玉忠和他带领的考古队还从墓室和墓道的填土中清理、发现了少量人骨和文物,人骨中仅见颅骨一个和少量长骨。有的长骨残存皮肉,有被撕拉的痕迹。所见棺木,均为箱式木棺,除一口人字坡顶形棺盖棺完整外,其余均被拆散,难以拼对复原,初步观察大致有4口,其中有两块完整的彩色棺盖板,一大一小,小的长近一米,似为小孩棺,图案为在棱形大格内绘云气、草叶纹,色彩鲜艳,有的棺板上还残存旌幡棉布画残片,系用小铁钉钉在棺上。此外,还有棉、丝、毛织物残片,既有彩色毛毯,也有绢画残片,以及云纹、植物纹刺绣和菱形格纹织锦。此外还有木杯、彩色箭杆、皮囊、小皮马鞍、象牙篦、木梳等。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