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美术馆展出“中国针画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9-25]
日前在何香凝美术馆展出的“中国针画展”,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让人们的眼球也不禁讶异起来。
杨一信先生,1947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71年移居香港,1978年定居美国。师从著名摄影家、纽约摄影家学会董事长陈虹先生,现为美国纽约摄影家学会会员,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员,汕头大学客座教授。
杨先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在美国二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使他热衷于东西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审视西方五光十色文化的同时,他深信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最值得传承和弘扬的,并执着地实践和追求这一理想。在一个高新科技日趋迅猛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杨先生惊叹中国刺绣艺术曾在历史上的辉煌,而刺绣今日之处境已是昨日黄花。近7年来,经过他的潜心研究,把摄影和中国传统刺绣相结合,杨先生称之为“中国针画”。至今已创作了十多幅针画作品,《汕头大学新貌》(已被李嘉城先生收藏)、《峥嵘岁月——箭扣长城》、《纽约世贸中心系列》(他是完整记录纽约世贸中心完美与毁灭的第一位华人)等等。据杨先生介绍,完成一件绣品需要10-12个月的时间,其制作过程的劳力、劳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多年行路的孤独,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这需要一往无前的奉献精神。
在这批作品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继承和革新传统刺绣工艺方面,不仅吸纳民间刺绣的“女红”功力,讲求明丽、精细的色线搭配和针法特色,在此基础上,杨先生还借鉴西方印象派的色彩美学,灵活使用多种色线搭配和新颖的运针方法,力求在绣品的表现力上更为丰富细腻、真切而赋有质感。二是在题材上的突破,杨先生在他所拍摄的图片中,选择从飞机上拍到的云海,万里长城、北国雪景、周庄里的小桥流水人家、现当代世界风云人物的肖像等,与传统刺绣描绘的鱼米之乡的家居生活以及殷实人家的摆设层面上,有了较大突破与新意。
杨先生首创的“针画”上个月曾在广州展出,引发了人们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有如何挽救没落的民间艺术、“9·11”之前的世贸、中西文化交流等。
展览将于3月3日结。
(曾 峥供稿)
媒体联络人:曾 峥
电 话:0755-26602989
传 真:0755-26605299
E— Mail :zengzheng 23@163.com
地 址:深圳特区华侨城何香凝美术馆
邮 编:518053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