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敦煌石窟艺术跨界比较研究:古丝路面纱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23-10-16




  兰州10月16日电 (记者 冯志军)“从撒马尔罕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16日在敦煌莫高窟开班。其旨在为专家学者、青年学子以及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爱好者搭建研习平台,加深对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粟特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对撒马尔罕与敦煌乃至中国文化交流的研究,激发对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探索热情。

  为期六天的此届研究班采取专家讲座与石窟遗址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文博界、宗教界、艺术界以及丝路文化爱好人士共106人参与。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说,粟特人在中国的研究,要通过新旧材料填补关于粟特历史、宗教、文化、艺术方面的空白,增加知识、纠正谬误。他还勉励青年学者通过本次研究班获得系统知识和专业训练,了解学界动态、熟记学人研究成果,提高获得真知的能力。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表示,近年来,敦煌研究院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敦煌石窟的研究放在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中进行再认识,不断思考敦煌文化和丝路沿线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我们积极鼓励院内学者走出敦煌,放眼世界,先后组织专家、学者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伊朗等国进行考察和交流,以加深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加强敦煌与丝绸之路的比较研究。”赵声良说,该院也持续邀请关心热爱敦煌和丝路文化的外国朋友到敦煌,一起探究古代丝路文明。

  撒马尔罕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枢纽城市。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粟特地区地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域文明汇聚交融之地。粟特人善于经商,大致从公元4至9世纪,粟特人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成为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使者。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段,是汉唐时期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也是中外文化交融的高地。作为西域来客入华的首站,敦煌也是粟特人最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在敦煌多文化汇聚、交融的发展过程中,粟特人所作贡献甚巨,并在敦煌留下了丰富的遗迹。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说,丝绸之路是一条东西方交通、交流和文明交往互动的通道,长期以来,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是丝绸之路研究兼而有之的特征,而交往、交流、交融更是丝绸之路研究渐次深入的主题。

  张元林表示,近年来,在莫高窟已举办“从巴米扬到敦煌”“从阿旃陀到敦煌”“从波斯波利斯到敦煌”系列“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共有300多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学员参加;通过国内外一流丝绸之路研究学者和敦煌学专家进行授课,运用文献与实物资料,结合敦煌石窟艺术,共同交流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逐渐揭开古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