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寿纸”遇见“大国工匠”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23-06-10]
108道工序,历时三载寒暑,纯手工制作……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首的宣纸,在传承了1500余年后,依然延续着最传统的生产制作流程。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在“纸寿千年”的宣纸上得到最好的承载。
走进中国“宣纸之乡”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山脚下。在该公司宣纸厂里,捞纸工周东红的名字广为人知。从业30多年来,经他捞的近千万张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纪录,是宣纸制作技艺中的“大国工匠”。
“从艺要趁早。”1966年出生的周东红,18岁就进到了宣纸厂。刚进厂,周东红只能做一些杂活,对于宣纸制作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捞纸,他只能远远看着老师傅们操作;好不容易尝试几次,捞出来的纸厚薄不均匀,很难达到要求。
从农村走出来的周东红,从小就有不服输的劲儿。他静下心来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冬天把手伸到冰冷刺骨的水里,即便是长了冻疮也要下水捞纸。”周东红说,为了找到捞纸的感觉,他经常凌晨两点起床捞纸,捞到下午五点才下班。
宣纸厂共有100多种宣纸,每种宣纸都有独特的技法要领。“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周东红介绍,捞纸时,要做到心手合一、收放自如,才能让水帘上的纸浆薄厚均匀,捞出的纸才会白如冬雪,薄似春云。周东红捞的纸已成为很多名家大师的指定用纸。
“古老的宣纸制作技艺是极其繁琐复杂的,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周东红表示,仅仅是造纸原材料的收集加工就需要二三十个月的工期。以原材料中的青檀木和沙田稻草为例,必须是泾县本土或周边生长的才符合要求,青檀纤维与一定比例的沙田稻草纤维混合,可增强宣纸的细密度与绵韧性,进而提高宣纸的润墨性能而又不失强度。
选好原材料后,还要经过剥皮、浸泡、蒸煮、晾晒等几十个环节,最后配比后的纸浆还要加入一种被称为“纸药”的辅助材料。宣纸“纸药”选用野生猕猴桃藤汁,加入纸药可起到悬浮纸浆、分张的作用。
周东红表示,宣纸不同于书画纸和其他纸品,它具有润墨性、变形性、耐久性和抗虫性的特点,可以保存千年之久。宣纸在通过拖矾、打蜡、染色、砑光等方式改型改性后,又具有了更多特性,其艺术性已突破了宣纸的传统性能,还有装饰展示等功能。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四丈宣纸也在厂区内生产。它长约14米、宽约4米,需要40余位捞纸师傅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周东红说:“我们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宣纸技艺的传承保护中来,也希望创新更多宣纸的产品。”
从古至今,宣纸都是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以宣纸作为载体的书画和典籍,将中华传统文化传向世界。据统计,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国家每年从泾县采购的宣纸达数百吨。目前,泾县共有宣纸、书画纸生产和加工企业54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年产值约10亿元人民币。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