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范围划定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22-11-28]
为加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根据《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北京市文物局组织编制了《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简称“规划”),并公示听取公众意见,公示期至2022年12月24日止。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规划明确了北京中轴线的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并提出针对不同的遗产特征将分类制定保护管理措施。
5.9平方公里遗产区
分布15处遗产构成要素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是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的必备材料,是《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基本要求,是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抓手。经批准后,将成为指导北京中轴线保护、展示、利用、监测、研究等的基本依据。
规划明确了遗产区的概念,即包含承载遗产价值的全部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之间的必要的连接区域。主要依据历史城墙或者围墙边界、道路中心线、河道外侧堤脚线等界划,总面积约5.9平方公里。
规划明确了遗产区的边界。遗产区北至钟鼓楼北侧围墙;南至先农坛南侧外坛墙南扩2米-永定门瓮城、箭楼地面标识南边界-永定门东街。遗产区东西边界狭长,东至钟鼓楼围墙及广场东边界-地安门外大街路东侧传统建筑东轮廓线-地安门内大街北京明清皇城墙遗存-景山围墙-筒子河外沿墙-劳动人民文化宫围墙-中国国家博物馆围墙-广场东侧路(南段)-前门大街道路中心线东扩10米-天桥南大街道路中心线东扩15米-永定门内大街-天坛外坛墙一线;西至钟鼓楼围墙及广场西边界-地安门外大街路西侧传统建筑西轮廓线-地安门内大街北京明清皇城墙遗存-景山围墙-筒子河外沿墙-中山公园围墙-人大会堂西路-广场西侧路(南段)-前门大街道路中心线西扩10米-天桥南大街道路中心线西扩15米-永定门内大街-南纬路南巷-燕京北街-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围墙。
明确缓冲区范围
重点保护景观视廊
除了划定遗产区,规划中还划定了中轴线的缓冲区,总面积约45.4平方公里,包含位于遗产区周边且与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的区域,可有效保障遗产的完整性。主要依据道路中心线、河道外侧堤脚线界划。
缓冲区北至北护城河;南至南三环;东至雍和宫大街-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东单北大街-建国门内大街-东二环及南护城河(东段)、京沪高速规划路;西至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西四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单北大街-宣武门内大街-宣武门外大街-菜市口大街-开阳路。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重点对与北京中轴线相关的景观视廊、城市天际线、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等制定保护管理措施,并发布《北京中轴线景观视廊及城市天际线管控区示意图》,图中明确了景观视廊管控边界以及景观视廊的视线方向,明确了城市天际线管控边界以及城市天际线的视线方向,其中还标注有战略景观标志物,包括钟鼓楼、万春亭、太和殿、东华门、天安门、正阳门、祈年殿、永定门等。
针对不同遗产特征
分类制定保护措施
北京中轴线是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礼仪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居中道路遗存,与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井然有序、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规划中明确,针对不同的遗产特征,将分类制定保护管理措施。例如故宫,将进行文物建筑修缮、城垣院墙修缮、筒子河滨水环境整治等;正阳门箭楼,将进行文物建筑修缮、大树景观优化、北京雨燕保护等。
针对遗产本身,规划还提出保护遗产真实性,保持遗产特征的丰富性。要从大历史观角度认识遗产,尊重历史发展全过程,保护与展示北京中轴线及其环境在各时代形成的历史遗存与城市发展印迹,保持各区段差异化的典型特征,充分展示北京中轴线的多元文化魅力。尊重和保护不同时代、不同风貌的历史文化印记,精细评估遗产保存状态,保护修缮坚持最小干预,系统展示阐释北京中轴线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魅力。
此外,规划充分考虑北京中轴线与老城的紧密依存关系,通过遗产保护最大程度推动区域功能优化、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多重目标实现,促进遗产保护区域内外的良性互动,进而带动老城整体保护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