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清六家”和“四僧”精品画作亮相黄浦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22-11-27






  上海11月26日电 (记者 陈静)清初王时敏、吴历、恽寿平、八大山人等十位画家的30余件(组)精品力作26日起在上海亮相,其中近一半作品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群星璀璨时——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26日在黄浦江畔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一幅幅名作将引领观众走进这段中国艺术史上大师辈出、璀璨绚烂的时期。

  “四王吴恽”与“四僧”是指: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八大山人、石涛、弘仁、髡残十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简称“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并称为“清六家”或“正统派”。

  总策划刘益谦表示,“四王吴恽”与“四僧”是中国传统绘画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也是对中国隋唐宋元以来绘画的总结。他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光时刻,“四王吴恽”与“四僧”在中国传统绘画历史进程中,永远是一座后人攀登学习的高峰。

  据悉,“清六家”虽非同一个画派但都强调临古,尤其推崇元人的笔墨,他们复古出新,发展出各自的风格面貌,左右了清初宫廷内外的绘画走向,并影响了清朝一代,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合称“四僧”,冲破当时摹古的樊篱,竭力发挥创造性,构成了一道流光溢彩的别样风景,对“扬州八怪”乃至近代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等画家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些二十世纪中国画巨匠借用“四僧”的绘画观念和传统,为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向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策展人谢晓东介绍,王时敏主要学习黄公望,突出笔墨的地位,为“四王”之首。王鉴的摹古功力颇深,面貌多变,发展了设色山水,还发现了王翚。王翚突破了“南北宗”的局限,技法最为全面,被誉为“画圣”。王原祁自称笔下有“金刚杵”,重视“龙脉”,笔墨组合具有极高的形式美和抒情性。“四王”共同继承和发展了董其昌的绘画理念,将具有抽象化程式的文人山水画推向一个高峰。

  谢晓东介绍,“四王吴恽”中的吴历比较特殊,他做过司铎(神父),其绘画是清初摹古之风与西洋之风交会的产物,也是探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例证。恽寿平兼善山水、花鸟,但以振兴五代以来的花鸟传统,发展没骨法画花鸟成就最大。

  “清六家”关系较为密切,王时敏、王鉴为叔侄辈,二人培养出王翚、吴历,王原祁为王时敏之孙,王翚与恽寿平为至交,明末清初他们一起开创了画坛的新格局,清代宫廷绘画和词臣绘画名家辈出,皆出自“清六家”的源流。

  “四僧”,也称“野逸派”。谢晓东说,弘仁引入几何式构图,丰富了传统的构图图式,为“新安画派”领袖。髡残在明亡之前就已出家,作画构图繁密,气势跌宕,有一种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八大山人常以简笔写意将对象人格化,并以此表达隐晦的寓意,为后世画家广泛取用。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一反当时仿古之风,意境新奇。

  “四僧”作品自清中晚期到民国以来,影响日广,尤其在十九世纪上海开埠之后,近现代画坛诸多大家如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等人都受其遗泽。这些二十世纪中国画巨匠借用“四僧”的绘画观念和传统,为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向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在视觉艺术创作全面与西方对话融合的同时,一些有识之士指出要将中国自身艺术传统“当代化”。在谢晓东看来,二十世纪是“抽象的世纪”,但中国的视觉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抽象化”的基因,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类实践,十七世纪的“四王吴恽”和“四僧”正是中国绘画史上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式人物。

  据介绍,龙美术馆推出“群星璀璨时——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精心遴选33件精品隆重展出,不仅旨在向这十位艺术大家致敬,也是在向中国伟大的艺术传统致敬。据了解,本次展览将延续到2023年2月28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