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砚”千年:甘肃洮砚谋精品传承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22-06-29]
兰州6月29日电 (张婧)当网络时代的提笔写字成为一种奢求,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便不常出现在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藏砚界关于四大名砚也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端砚老坑石料开采枯竭,歙砚龙尾山石料日渐稀少,产洮河砚老料的喇嘛崖已淹于水中,澄泥砚的制作工艺也难以恢复到古代的水平。”
砚台作为华夏民族书写绘画的辅助工具,绵延五六千年。尤其精美绝伦的洮砚曾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是国际市场上享誉极高的珍品。但面对市场销售的不理想和砚石矿资源的枯竭,作为文化载体的砚台,将如何探寻蕴含历史文化的内涵?
以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甘肃洮砚为例,洮砚最好的石料“老坑石”产于该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镇,其极品当属“鸭头绿”,碧绿如蓝,轻抚如婴儿肌肤,但储量极少,现今若得一块鸭头绿老坑石可视之为万年古董。老坑石中的其他石品,有绿漪石、鹦哥绿、鸊鷉(pì tī)血,但市场储量依然不足2%。
出生在洮砚镇的卢保胜制砚近30年,当地乡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制砚养家糊口,他们历经洮砚的发展兴衰。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有人舍弃手艺转行谋生,也有人觉得“上好的石材越来越少,做一块少一块,要珍惜”,而卢保胜决定“夹缝里求生存”。
砚台不仅有实用价值,更是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工艺品。因此,巧工细作洮砚的工艺价值,成为卢保胜近些年努力探寻的新路子。
受到历代文人追捧的砚台,皆为“一砚一铭”。而卢保胜认为,还要“一盒一拓”,即一方好砚要有实用且美观的盒子来收藏,以及传拓技艺将砚形进行保留,由此增加其文化内涵,未来才会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定位收藏价值,分别与书画、传拓、美学等多领域跨界合作的甘肃洮砚再启航,谋精品化发展。
从雕刻普通砚台到制作高档精品砚,对于像卢保胜这样的洮砚艺人来说,需要提升雕刻技艺和设计理念,不仅要会雕刻,还要精通文学、美学、书画、砚学理论、金石雕刻、传拓技艺等。
记者梳理发现,甘肃省近年来通过专家授课、民间艺人辅导等方式开办文化技能技艺培训班,发掘并抢救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和技艺,征集收藏传统工艺美术精品,以此开拓洮砚文化的发展途径。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